熱門:

2023年6月6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美股已炒到水尾 資產價漸見真章

港股周一升逾百點,傳統金融股滙控(00005)及友邦(01299)支撐恒指向上,內房股則普遍回吐。內地5月財新服務業PMI好過預期,這對內地與本港的股市氣氛稍有幫助。市場仍在等待着傳聞中的內地救樓市措施,以及6月美國聯儲局會否暫停加息。至於即將全面發動的美債「抽水機」,由現在至第三季,上萬億美元的發債額將抽走大量流動性,對各類資產價格的影響最快在月內便會展現。

華府海量發債 中小銀行當災

由於美國財政部一直在依靠非常措施來調度資金,幾乎耗盡資金到最後一刻才開展債限談判【圖1】,在勉強避免違約之後,財政部即將開始大舉發債。據華爾街人士估計,到第三季末,財政部的舉債規模可能超過一萬億美元,這可能導致流動性枯竭,對市場來說是個潛在隱憂。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指出,今年美國股票基金流入為負數(即流出),投資者轉而青睞收益率為多年來最高的固定收益投資。預計今年企業獲利增長放緩,且其他不利因素將持續存在。高盛對美股前景持中立態度,預測標普500指數目標為4000點,較當前下跌約6.5%。

比起把錢存放在銀行儲蓄賬戶收取不起眼的利息,美國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達5.4厘,或許令個人投資者興奮不已。當個人和企業資金流到這些高收益國債,後果是企業無法再獲得低成本的貸款以回購股票,銀行存款加快流出,同時美國政府償還到期低利率債務的負擔加重。國會預算辦公室5月預計,今年公共債務的利息成本將達6450億美元,到2033年更達1.4萬億美元。

道明證券美國利率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推測,美國財政部將會在短短幾個月內,把現金餘額恢復至6000億美元左右。大量債券供應可能會耗盡金融體系的儲備,甚至會衝擊市場,迫使聯儲局提前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

加息、量化緊縮本來正在令流動性日益減少,美國財政部即將推出一波新債海嘯,進一步消耗市場流動性,當中銀行存款最容易因此流失,而有多少投資者會轉投國債,暫時仍不清楚,若大量外流,中小型銀行將首當其衝。

摩根大通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估計,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將加劇量化緊縮對股市的影響,今年的總表現將降低近5%。廣義流動性指標,預計從2023年初的約25萬億美元下降1.1萬億美元,這是非常大的流動性流失,只有在像雷曼危機這樣嚴重崩潰中,才會出現這種收縮。摩通預期,這一趨勢加上聯儲局的緊縮政策,將使流動性指標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與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的年化增長率形成鮮明對比。

緊縮效應加劇 股市隨時散水

花旗集團宏觀策略師也給出類似的計算方法,認為在如此大規模的流動性縮減之後,標普500指數於兩個月內的跌幅中值可能達到5.4%,高收益信貸息差,或將提高37個基點。

目前美股漲勢很可能是下一輪調整前的最後炒作,這在過往屢見不鮮,先炒高,再大規模沽貨。港股今年1月、2月也是升得瘋狂,當散戶以為後市長升長有,其後幾個月跌勢卻令人咋舌。

標普全球最新PMI數據顯示,5月份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由4月的52.4降至50.6,仍高於50榮枯線。綜觀今年初以來的數據,PMI按月皆為擴張,惟升幅開始放緩,5月為目前擴張期內最慢。香港的PMI也折射到了內地經濟表現,5月兩地皆見放緩。

港甲廈空置率破頂 經濟不妙

PMI數據能夠看出本港短線經濟榮景,看長一點,可從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看到本地經濟現況。據彭博報道,本港目前甲級商廈空置率高企於14.73%,空置率前所未有地高【圖2】,1300萬平方呎面積正在丟空,是2019年的3倍,比起美國曼哈頓的12.5%還要高,新加坡則低至4.6%。

有別於美國受到居家工作影響,香港地細交通極為便利,同一理由不能解釋本港情況。事實上,港鐵載客量早已超越2019年,惟紐約地鐵只及2019年的65%,而佔據甲級寫字樓30%租務市場的金融業,尤其外資的退出是當中原因。摩根士丹利正考慮削減7%的亞太區投行員工,摩通亦減少了亞太投行部門30個職位,包括香港。

德銀、渣打(02888)及法巴都在減少租用樓面,或搬離核心地區以減少開支,聯邦快遞更把位於香港的總部搬到新加坡。中資機構理論上最有可能佔用這些空置的寫字樓,但還不夠快,首季中資機構租用甲級商廈僅佔11%,比2019年的15%要少;中資購入商廈的成交也減少了,由疫前佔19%降至8%。市況差交投亦大跌,首季甲級寫字樓租賃和買賣宗數,較過去5年平均值減少近半,比紐約市況更差。甲級寫字樓價格已較2018年高峰滑落26%,租金則跌了29%。

目前本港商業地產市況可說是多年來最差,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一空置率應難以大幅改善,一些側重商業地產的REITs如冠君產業信託(02778)的收益,可能進一步受壓,繼而影響股價【圖3】。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