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4日

龐寶林 基金人語

美加強圍堵中國 投資挑戰代價巨

美國多年來不惜任何代價繼續全方位針對中國,中美角力和科技戰早已引發投資市場大調整,近期鮮明例子包括︰

1. 除利用台灣問題外,美國不斷在南海演習,旨在迫使中國出手,或配合美國提出的宣傳口號「維持台海穩定」;

2. 軍事合作方面,菲律賓容許美軍進入更多其境內軍事基地,菲律賓要求美國提供現代化武器,例如運輸機、巡洋艦以及裝備等,美國核子潛艇亦在南韓巡邏;

3. 美國較早前已經與日本達成協議,近年來美國商政軍人士訪問台灣絡繹不絕,主要協助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訓練軍人、出售舊軍備等,此外,最近25位軍火商和台灣合作製造軍用無人機;

4. 美國早已在晶片、5G、AI以及運算等的高端領域擴大限制,甚至4G業務也不讓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參與,現時進一步限制其盟友出口快速納米晶片,據悉日本及德國擬限制製造晶片所需的化學物料,儘管這些物料只屬普通物品,均旨在打擊中國自行製造晶片能力;

5. 美國阻止其企業投資於中國科技項目/公司,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5月1日於以色列議會發表講話,呼籲以色列審查中國在其國內投資,又指控中國偽裝為創新推動者及「行為像小偷」,強烈鼓勵以色列採取進一步措施加強對外國投資,特別對中國投資的監管,態度極不客氣、毫不掩飾,只為污衊中國形象。

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及台灣大選前仍將不斷加強圍堵,中美角力升級,解釋了為何許多以中長線部署為主的基金公司均趁港股首季反彈時機減持。

中資科企光環褪色

美國及其聯盟利用國安為藉口,在其他國家壓制中國企業,TikTok、華為、阿里雲、WeChat等首當其衝,美歐澳加等政府甚至部分私人機構排擠及限制中國企業,而馬來西亞政府採用華為5G亦被歐美警告,表明會為馬來西亞國安帶來風險;還有早前中國新經濟科技企業在全球發展,勢頭更直逼美國,如支付系統等較美國科技企業表現更佳,可惜這優勢暫時失去及出現大幅倒退。

另一邊廂,中國加強自我監管,不容許敏感資料流到國外,中國科技企業全球性光環逐漸褪色,導致許多新經濟科技股大股東因中美博弈風險提升而不斷減持,如︰

1. 日本Vision Fund減持商湯(00020)、阿里巴巴(09988);

2. 騰訊(00700)的南非大股東不斷減持;

3. 股神畢非德減持比亞迪(01211),並曾於去年第四季購入台積電,但今年初已全數沽出,此舉絕非其投資風格,不排除與台灣政治及軍事風險愈來愈高有關。

目前美國利用俄烏事件四處渲染,更欲利用台灣在亞洲大肆「割韭菜」。

最近IMF預計今年亞太區經濟增長4.6%,較去年10月預測上調0.3%,意味着亞太地區佔全球增長將達70%,何況中國和印度兩國已佔全球人口三成多,勢必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焦點。

市場預測美息將於5月、6月見頂,亞洲經濟較穩定、低通脹、利率不高,印度及中國等出現減息空間,亞洲可謂全球天堂,奈何美國因其政治和經濟霸權等需要,今明年亞洲可能面對天翻地覆、烽煙四起局面,倘若情況轉壞,香港難免要面對更大衝擊。

過去聯儲局權力太大,原欲利用聯邦基金利率及拆借等為銀行提供流動性,亦應以集中保持物價穩定為重,1913年竟加入促進全民就業,此目標應為總統和國會職能,過多目標亦必然自相矛盾,像監管機構既欲發展卻必須監管,不太容易取得平衡。

聯儲局進退維谷

反觀過去30年美國經濟泡沫、繁榮及蕭條等均與聯儲局扯上莫大的關係,低息政策所造成的泡沫不但沒有及時控制,同時導致美國貧富懸殊不斷加劇,政府財政赤字飆升,聯儲局現已走入死胡同,進退兩難。

10名與美國總統拜登同屬民主黨的參眾議員在聯儲局議息會議期間去信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要求他關注近期銀行體系動盪,隨着早前加息影響逐漸浮現,經濟較容易受到聯儲局過度反應衝擊,故呼籲立即暫停加息,避免拖累經濟及就業。

聯儲局前副主席克拉里達則說,既然早前已提出繼續收緊貨幣政策,聯儲局應兌現其持續加息「承諾」,但他支持示意之後暫停加息,且須重視觀望經濟前景。

聯儲局早年多次壓低聯邦基金利率及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旨在避免經濟衰退、改善就業等,卻多次製造經濟泡沫,聯儲局及美國政府必將為過去長期利用有型之手干預經濟周期付上沉重代價。若中美博弈升級,相關影響更甚於俄烏戰爭,期望不要波及亞洲。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商湯、阿里巴巴、騰訊及比亞迪,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網址︰www.pegasus.com.hk

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