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2日

李智穎 新興智見

供應鏈轉移 亞洲經貿新格局

過去幾年,亞洲和全球供應鏈都在發生變化。部分公司將製造基地遷回本土,而其他公司則是基於「中國+1」策略,尋求建立另一個核心基地。近年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以及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是促成此趨勢的主要驅動因素。此外,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也鼓勵企業向供應鏈更加透明的本地製造商進行採購,以降低環境和社會風險,改善ESG(環境、社會和管治)足跡。

市場擔心疫情和中美貿易爭端,將促使更多美國及歐洲企業把製造基地從中國及東南亞遷回本國。我們認為,這種想法過慮了。亞洲供應鏈仍然穩健,且具有競爭力。

大馬越南FDI升幅顯著

越南、印度和馬來西亞看來將是供應鏈轉移的最大受惠者。這些國家的優勢包括成本競爭力、政治相對穩定,以及越南緊鄰中國邊境的地理位置。它們與終端市場的近距離和連通性,使其成為「中國+1」策略的理想選擇。

外商直接投資(FDI)趨勢也與我們的發現一致。過去10年來,馬來西亞FDI大幅增長333%,越南和印度則分別增加217%和84%。再加上菲律賓和台灣地區,這5個市場是過去10年FDI流入的前五大受惠者。

與市場想像的不同,在這波生產線遷移浪潮下,中國內地並未見到FDI流出。中國FDI在過去10年增長15%。考慮到內地的龐大體量,這樣的增速實屬佳績。

雖然成本競爭力向來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依據,但這並非全貌。供應鏈的韌性、分散程度及靈活性,已成為企業考慮是否遷移時的重要因素,自動化的潛在效益也是其一。不過,亞洲的成本競爭力仍然深具優勢。

中國與東盟(ASEAN)和美國與歐洲間的勞動力及投入成本差異仍然巨大,即使計入運輸成本,美國或歐洲企業從亞洲製造再運輸到終端市場的交付成本,依然相對在本土生產便宜。

儘管關稅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現今較印度高出3倍),中國應能繼續保持其成本競爭力,這要歸功於其龐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接近終端市場的優勢。這對於在中國內地擁有完整供應鏈的企業來說尤其如此。此外,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國內生產帶來支持。

東盟受惠「中國+1」策略

對於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東盟國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有其吸引力。因此,這些國家預計將繼續受惠於「中國+1」供應鏈多元化策略。

東盟區域一體化是驅動供應鏈向該地區轉移的另一個重要趨勢。亞洲區內的貿易和投資不斷增加,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料持續促進此增長趨勢。

RCEP應會提升亞洲的整體競爭力,並有望驅動全球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該協定帶來三大利好。首先,關稅降低可促進外商直接投資流入RCEP成員國。其次,隨着該協定的實施發展,RCEP條款可能進一步加強,設定適用於整個地區的標準。第三,RCEP成功簽署並於2022年生效實施,表明亞洲正處於貿易一體化的道路,而美國在這方面則漸行漸遠。

RCEP促進亞洲經貿發展之際,正值中國依照「十四五」規劃推進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關鍵節點。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