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4日

李明正 理財方略

在英以房養學 慎防稅務陷阱

筆者經常說:「移民潮下,人生百態。」並非所有家庭的「移民」方式也是一式一樣,有人動機充分,坐言起行,但有更多的是十五十六,希望謀定後動。這批朋友普遍仍然把生活重心放在香港,讓子女先出國讀書,自己和配偶一邊繼續在港工作至退休,或完成照顧父母的責任,一邊定期飛往外地探望子女,順道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看看能否適應。

為了應付當地的學費通脹,往往會採用「以房養學」的策略,即先在當地置業,對抗通脹,同時為未來落地生活做好準備。即使還未有BNO Visa移居政策出現,英國作為傳統海外升學的熱門目的地,每年吸引數以千計的學生越洋升學。過往家長的財務考慮主要是當地生活成本及物價通脹,惟現在有了將來可能在當地定居的前設,增加了定期居住天數及投資後,便有可能誤墮稅務陷阱,以下三大應對策略特別值得注意。

小心管理居住天數

在一個稅務年度內,只要居住滿183日以上,便會自動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全球收入及資產增值都需要被徵稅。很多人以為只要住少於這個天數,便不會成為稅務居民,卻不知道只要不合乎「自動海外居民測試」(Automatically Overseas Test),仍然可以因為「充足關聯測試」(Sufficient Ties Test)而成為英國稅民。

「充足關聯測試」有些複雜,而且一個年份的居住天數會連帶影響往後年度。例如一名香港家長,有一個12歲的子女在英國讀書,自己為他在學校附近買入一個公寓作為住所,而自己飛到當地探望他時也會住在其中。假使這名家長過去3年內沒有曾經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在英國亦沒有任何工作,第一年他最多可以居住120天而不會成為稅務居民,但到了下一年,假設一切情況依舊,但由於去年住了超過90日,因而產生了多一個「關聯」,則他最多只能居住90天,多住1天也可能會成為英國稅民。

即使未有具體移民計劃,很多朋友都會先行在當地置業投資。所有住宅物業和部分與英國土地有關的資產,不論持有者是個人、信託還是公司、英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被納入遺產稅的稅網,免稅額以上部分須要面對40%的徵稅,很多在香港的投資者都容易忽略。

及早為資產立平安紙

換句話說,假如在香港意外身故,即使並非英國稅務居民,子女在英國居住的物業也會成為稅網資產,如果事前沒有立定遺囑(又稱平安紙),便要根據英國的無遺囑法進行分配。27萬英鎊以上的資產,一半會由子女繼承,這部分超過32.5萬英鎊的金額,便會被徵收40%遺產稅;相反,如果預先立定「平安紙」,便可以指定配偶為遺產繼承人,利用「夫妻豁免」(Spouse Exemption)暫延支付遺產稅。

利用壽險作最後屏障

「平安紙」雖然可以作為第一道保障,但作為資產保障及承傳規劃,卻並非完善。在部分情況下,例如單親家庭、遇上夫婦同時離世的不幸事件,又或是希望把部分遺產留給配偶以外的指定受益人時,只靠遺囑並不足夠,需要利用保險準備「稅源」。視乎自己是否有長期居英的計劃,可按情況選擇定期人壽還是終身人壽保險,通過保險的槓桿效應,可以有效把稅「債」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作為資產保障的最後一道屏障。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財務及行政)。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