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26日

李臻 經管錦言

疫境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

自從筆者回到職場起點有線新聞部工作,已甚少在幕前出現,上月開始卻再次當上主持,主持《全城抗疫講呢啲》這個同時在免費電視及Facebook直播的抗疫節目。

趕製節目 釐清真相

事緣第五波疫情來得很急,上月初更急轉直下,確診數字由3位數急速升至5位數。眼見形勢那麼嚴峻,去年底當上集團副主席的曾安業及新上任的CEO黃思遠立刻召集新聞部、節目部、新媒體等部門,看看可以立刻做些什麼,以發揮主流媒體的社會功能。結果我們短時間內推出了多個抗疫節目及宣傳片,在下也受命當上其中一名主持。

新管理層決心引入新文化,務求更貼地和反應要更快,所以一連串節目及事情都是數天之內發生,比起其他媒體,我們也算是反應迅速的一家。我們短時間內找來了過百知名人士拍攝「全城抗疫、你我出力」宣傳片,又邀請趙增熹監製抗疫打氣歌,為醫護和港人打氣;另外亦拍攝疫情資訊短片及製作抗疫相關的節目。

可以想像,疫情下要在這麼短時間內製作這一系列節目和宣傳片,要克服的困難不會少。首先和很多企業一樣,公司因應疫情制定了在家工作和其他嚴謹的抗疫指引,而且我們也受到疫情衝擊,部分同事因染疫或密切接觸要居家治療或隔離,令各部門人手在這數星期都異常緊張。不過在這個歷史時刻,大家也發揮了小宇宙,每人走多一步,結果所有節目和宣傳片都托賴能順利出街。

香港正面臨前所未見的「疫境」,社會各個階層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打擊和影響。對於所有植根於香港的企業,特別是媒體而言,自然有一份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在這嚴峻的抗疫時刻為香港盡點綿力。

媒體最基本的責任,是不嘩眾取寵,準確地傳達資訊和疫情消息,亦要發揮媒體的影響力,為社會大眾打氣以提升整體正能量。

疫情期間,人心虛怯,社會瀰漫一片不安情緒;加上在社交媒體當道的今天,假消息與謠言滿天飛。這個時候,身為有公信力的主流媒體,所報道的每一則消息和所傳達的每一項資訊,自然是公眾查核訊息事實的來源。

所以我們要更小心為公眾求證,亦有責任協助澄清不實訊息,不能助長非理性的恐慌蔓延。因為我們最重要的持份者就是社會大眾,只要是持份者有需要的地方,我們自然應義不容辭地發揮作為媒體企業的社會責任。

放諸不同企業,這道理也是一樣。正面一點看,這個香港的危難時刻,不少大中小企都迅速發揮本身的業務專長,動員資源、人力及影響力,空群而出地協助社會抗疫。有些借出地皮和空間、有些捐出物資、也有些利用自己的網絡協助物流,把物資派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亦有比較創新的企業建立配對平台,協助想捐物資的人和需要關懷的受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不少研究CSR的學者都指出,這兩年多的疫情正正彰顯了「Stakeholder Theory」的應用,就是企業和社會環環相扣,企業的願景及發展策略與整個社會密不可分。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各行各業,更應該在持份者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不必計較各持份者是否會記得自己在這段時間作出過的付出,因為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好機會去engage和探索持份者究竟需要什麼,是一個很好的empathize(感同身受)持份者的過程。事實上有危必定有機,這個瘟疫蔓延的日子,也正是讓企業管理層反思在社會上的角色、為企業品牌及業務作較長遠定位的良好時機。

但念無常 慎勿放逸

現時做生意錙銖必計已不合時宜,在追求利潤之前,先要做好自身本分和對持份者的責任。而這些對社會的責任感也不只是一時三刻的,就算疫情過後,作為企業的管理層也要不斷思考在社會中的定位和責任。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在這個講求CSR和ESG的現今世代,定要先問問企業本身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才去想這個社會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