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17日

廖群 神州瞭望

今年內地經濟「進」勢開局

3月15日公布的1月至2月經濟數據顯示,內地經濟在今年的頭兩個月「穩中求進」的勢頭顯現,可謂以「進」勢開局。

在供給端,工業增長加速。2022年1月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7.5%,比2021年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4%和9.6%,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和太陽能電池更分別增長150.5%、29.6%和26.4%。服務業復甦步伐仍然落後,但也有所加快。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按年上升4.2%,比2021年12月加快1.2個百分點,其中訊息傳輸、軟件和訊息技術產業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6.3%。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結構均表明,以訊息產業和綠色產業為主體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強勢崛起。

需求端方面,三駕馬車中兩駕加速,一駕溫和減速。消費復甦加快,2022年1月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2%,比2021年12月加快1.2個百分點。投資復甦步伐顯著加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比2021年12月加快7.3個百分點。出口勢頭有所減弱但仍保持強勢,貨物出口增長16.3%(以美元計),比創新高的2021年12月放緩4.6個百分點,但仍為雙位數。

復甦步伐加快 穩中求進

以上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儘管新冠疫情有所惡化,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慢,內地經濟卻復甦勢頭增強,顯現了「穩中求進」之勢。供給端的服務業和消費端的消費復甦一直相對落後,但今年1月至2月復甦步伐加快,說明居民對於疫情的防範心理有所減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速至雙位數則超出了市場預期,尤其是製造業投資增長20.9%,說明企業的投資信心大幅增強,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也加快至8.1%,表明政府的財政投資力度也在加大。出口增長雖放緩,但仍雙位數增長,在當今,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今天卻難能可貴,充分說明了內地商品和產業供應鏈的獨特優勢。

同時,去年四季度以來內地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向「穩中求進」的方向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隨之從偏緊轉向偏鬆,也是今年內地經濟的「進」勢開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疫情俄烏衝突添不確定性

那麼今年全年如何?應該看到,今後10個月全球經濟,包括內地經濟的增長表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大不確定性的演變,第一仍然是新冠疫情如何演變,第二則是俄烏軍事衝突如何發展。

關於新冠疫情,今年以來大幅惡化,今後如何演變仍不明朗,一是疫情本身還有沒有新變異病毒出現,二是在防疫策略方面很多發達國家正在實驗的「群體免疫」能否成功。從目前情況來看,有3種可能性,一是出現更加惡性的新變異病毒,或「群體免疫」實驗失敗;二是不出現更加惡性的新變異病毒,「群體免疫」實驗持續但進展緩慢;三是不出現更加惡性的新變異病毒,且「群體免疫」實驗很快成功。至於哪種可能性大,目前看來是第二種相對更大些。

至於俄烏軍事衝突,仍在持續,何時結束尚難預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難準確估計。從現時情況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經濟今年陷入衰退是肯定的,歐洲經濟也將大受打擊,今年的增長將大幅放緩。其他經濟體,包括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取決於與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國家經貿易聯繫的程度與性質。初步預計,俄烏衝突將降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以上。

綜合考慮疫情和俄烏衝突兩大不確定性,相對於去年的5.9%和IMF今年1月份預測的4.4%,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降至4%以下。

對內地經濟而言,疫情演變也仍是一個重大挑戰。若出現更加惡性的新病毒,內地的抗疫措施將不得不更加收緊,對消費進而經濟的影響將顯著增大;即使是新病毒出現的可能性都將使得目前的抗議措施難以大幅解除,從而消費和經濟的復甦步伐仍受到節制。

至於俄烏衝突對內地經濟的影響,直接的影響應該不大,內地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和投資反而有可能增加,但間接的影響不可忽視。俄烏衝突還將對國際能源、大宗商品、外滙和資本市場進而通脹都造成巨大的衝擊,內地作為一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開放了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因應局勢 降準料至少兩次

因而,當前內地經濟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而今年又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長能否穩定在中高速水平的關鍵年份。因此,今年內地經濟要「穩中求進」既有必要又面臨挑戰。這就要求宏觀經濟政策審時度勢地靈活寬鬆。既然將增長目標定在了高於市場預期的5.5%左右,相信政府也將會如此,根據疫情與俄烏衝突的演變和經濟復甦的步伐調節政策寬鬆的力度及節奏。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應有兩次或以上的降準,同時逆回購、MLF、SLF等公開市場操作更加頻繁並具更大規模。至於減息,由於美元將加息而空間不大,但在需要時仍可適度操作。今年財政政策可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兩會上通過的今年國家的財政預算中,雖然財政赤字率比去年有所降低,但由於央行向中央財政上繳超過1萬億元的結存利潤,財政支出預算增長8.4%,說明今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更多地對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同時加快基礎設施投資,1至2月數據已體現了這一點。

筆者自去年底以來就預測今年內地經濟將增長5.4%,鑑於上文所述,目前將維持這一預測。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