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日

梁天卓 經濟3.0

疫情如何帶動虛擬銀行增長

疫情之下,各行業所受的影響不盡相同。一方面不少依靠人與人接觸的行業大受打擊,其中旅遊業和航空業衝擊最嚴重;另方面,互聯網相關行業大行其道,美國電商亞馬遜「疫市」擴張,大家都耳熟能詳,而數碼金融在疫情下也有不俗增長。

實體銀行包袱多

然而,不是所有地方的數碼金融市場都能受惠疫情。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本地所有認可機構(包括傳統銀行和虛擬銀行)的客戶存款約14萬億元。根據傳媒報道,直至上年底,本地8間虛擬銀行的總客戶存款僅150億元,佔本地總存款約1%。有顧問公司的研究指出,歐洲和亞洲去年在FinTech的投資增長已經趨緩,反而南美洲FinTech的總投資額則擴大逾兩成。我們如何解釋這現象?

多年前,我和曾國平、徐家健兩位欄友曾以「陳年資本假說」(vintage capital hypothesis)來解釋為何中國網購增長比歐美更快。把「陳年資本假說」套用到各地虛擬銀行的發展,我們不難理解,歐美國家已擁有不少規模巨大的傳統銀行,民眾也早已開立傳統銀行戶口,自然沒有太大動力去發展虛擬銀行。香港方面,目前8間已獲發牌照的虛擬銀行當中,WeLab Bank和螞蟻銀行自身沒有傳統銀行業務,少了「昨日的我」顧慮和包袱,然而,中銀(02388)和渣打(02888)都分別與其他公司聯手開辦虛銀(分別是Mox Bank和Livi Bank),它們會否因為怕跟自己的實體銀行業務競爭,防止「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相反,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南美國家的傳統銀行體制並不成熟,隨着智能手機普及,電子化交易成本更低,於是虛擬銀行的崛起變得順理成章。例如巴西純網銀Nubank的客戶數目,由去年初的2000萬人,大幅增至年底的3300萬,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虛擬銀行,也有可觀增長。

「陳年資本假說」解釋了發展中國家的虛擬銀行快速擴張原因,而南美國家的虛擬銀行在疫情下增長比非洲國家還要快,則可能與當地政府派錢紓困措施有關。跟非洲各國不同,南美多國政府都在疫情下推出派錢計劃,不少當地低收入人士原本沒有銀行戶口,都為此開立虛銀賬戶,以收取政府派發的現金。以巴西為例,每月就有50萬人透過上述虛擬銀行Nubank,領取政府的經濟援助。在哥倫比亞,數碼支付平台Movii的客戶數目亦由疫情前約25萬人,急增至逾150萬人。

香港的消費券計劃雖然備受批評(我始終認為直接派錢比消費券能減少浪費),但正如欄友徐家健日前在本欄文章〈電子比消費重要的電子消費券計劃〉中指出,電子消費券或能提高市民使用電子支付平台的比率,「消費券刺激電子支付需求的作用從來比刺激消費重要。是的,數以億元計的行政費是否花得其所,答案在於使用電子支付的商戶及市民有否因此而明顯增加。」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