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8日

廖群 華夏視野

三個月休戰談判什麼 ?

12月初阿根廷G20會議期間舉行的「習特會」結果揭曉,略好於市場預期。會晤後雙方表明在貿易問題上達成共識,美方將擱置從2019年1月1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至25%(現為10%)的計劃;中美雙方團隊立即展開貿易談判,解決兩國間的貿易分歧。就是說,中美貿易戰暫休戰90日。這對於中美兩國及全球經濟都是個好消息,受到市場的歡迎與肯定。

仔細研究雙方的聲明後發現,會晤取得的共識似乎不是太強。首先,沒有發表雙方的聯合聲明,各自的聲明也不太正規。美國方面是國務院發言人講話,中國則是外交部部長王毅與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以向媒體介紹會晤情況的名義發表評論,而且都比較簡短,說是聲明都有些勉強。第二,雙方各自所謂的簡短聲明,差別卻不少。

華三方面作出讓步

美方聲明中明確指出,立即開始的談判期限為90天,如果期間雙方仍未能達成協議,10%的加徵關稅仍將提高至25%,但中方只是說停止相互加徵關稅,並指兩方面的工作團隊將按照中美元首的原則,朝着取消所有加徵關稅的方向加緊磋商。美方強調是3個月期限的短期休戰,而中方雖然後來也認可了3個月的說法,卻表明是將爭取永久休戰。

鑑於美國一直是此次中美貿易戰的主動出擊方,市場應該以3個月作為觀察下一步中美貿易戰的時間窗口。那這3個月休戰期的談判,雙方到底要談些什麼呢?

筆者認為,從美國的觀點來看,美方已經從原訂的明年1月1日起把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稅率,從10%調升至25%這一點上後退,已經作出了讓步,下一步應該輪到中方根據「習特會」中作出的原則性承諾,有具體的讓步。

以此來看,今後3個月談判就是中方要作出哪些具體讓步,使得美國能夠接受3個月後仍不把關稅從10%調升至25%。至於取消所有加徵關稅,要3個月內實現可能性不大。當然,如果3個月的談判進展順利,往後繼續談,那就是朝着這個方向前進。

然而,中方要作出哪些具體讓步呢?

在5月達成的中美貿易共識中,中方已表明準備在三個方面作出讓步,即大量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以及改進知識產權保護。但美國很快就推翻了此共識,認為中方這三方面讓步不夠。那還要什麼?從後來美國對500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中包括的都是與 「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高科技產品時,大家才明白過來,正是要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劃。但恰恰在這一點上,中方認為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且是自己的國內發展戰略,豈能他人叫停就停。

WTO改革仍存分歧

這應該是5月後直到10月份,中美雙方中斷貿易談判甚至接觸的主要原因。當然,還包括其他分歧,主要有兩個。一是有關WTO改革,除了WTO還要不要存在,多邊貿易體制還需否持續,WTO規則還要不要堅持之外,中美之間,實際也是美國與所有發展中的國家之間一個關鍵分歧是,包括中國,還是否應該享受WTO原則所給予的對進口產品徵收比發達國家更高關稅的待遇。

考慮到現階段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低得多的產品競爭力,以及認可發展中國家保護與發展本土市場的需要,WTO允許發展中國家徵收更高進口關稅的原則無疑合理,也是當時所有WTO成員都同意的,因而是無可非議。

中美貿易戰還未開打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抱怨中國對美國生產的汽車徵收的關稅,高於美國對中國生產的汽車徵收之關稅。這是現行WTO規則所允許的,中國在這方面沒有違反規則,特朗普的抱怨與批評是沒有道理。現行WTO規則是否合理,可以請求WTO修改,但在未修改之前,大家都應該遵守,而不是單方面推翻。

美針對「中國製造2025」

現在,中國是WTO體制的維護者,雖然在具體的稅率到底應該多少等細節問題上會同意修改,但在發展中國家應享受更高關稅待遇這一原則上仍會堅持;二是讓步實施的漸進性。中方認為,即使對於已承諾的讓步措施,也應根據市場的承受能力情況逐步實施,而不是一籃子推出並立即全部實施。

因此,中國會在進口更多美國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與改進知識產權保護三大方面作出比較大的讓步,但也會堅持「中國製造2025」計劃、WTO關於發展中國家較高關稅待遇、與漸進式讓步這三大原則的前提下作出讓步。也就是說,原則上中國不會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劃,不會把關稅降到發達國家同樣的水平,也不會一下子把三大方面的讓步去到盡。

所以,今後3個月,中美雙方談判的重點,就是中方在進口美國產品,開放市場與改進知識產權方面讓步多少,能夠使得美方滿意而不要求中方放棄三大原則。看來要使美方滿意,中方在有關方面的讓步會較大。中國市場大且深,有可能容納很大的讓步,促使談判成功。不過,如果美方胃口太大,不排除一定要中方放棄三大原則,則也可能談不攏。

作者為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