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30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銀行變科企 亞馬遜勢挑機

《大亨小傳》作者史葛費列茲羅(F. Scott Fitzgerald)在1936年於《君子雜誌》(Esquire)留下名句,他寫道:「對一流智者的考驗,就是能否同時兼容兩種相反意見,但頭腦依然運作自如。」筆者有幸曾跟頂級智者會面,不得不嘆自愧不如,但自問能夠容納相反意見,這也是筆者經常被人揶揄「蒙混過關」的原因。

本周談論科技及生物科技發展,筆者相信有關發展將在未來10年或20年推動經濟增長。電子產品已融入日常生活,大家已忘記未發明這類產品時生活怎樣度過。2007年前,無人知道智能手機是何物,當時第一部iPhone被視為革新產品,惟跟目前的低檔智能手機相比,已顯得簡陋。然而,現在能否想像沒有智能手機的日子?恐怕大部分人認為匪夷所思。不過,大家在2007年能否預見被視為影響力驚人的智能手機,現在只屬正常不過的電器?

未來10年,類似的發明將會湧現。科技發展正加速前進,新發明也快速傳遍全球,軟件及資訊以光速散播。與此同時,3D打印科技令產量無法想像地加快及擴充。總之,在來年科技轉變的形式、幅度及速度都會加速發展。

回想1700年代末期,一小撮人已知蒸汽機為何物,但大部分屬業餘愛好者,研究蒸汽機只為樂趣。然而,瓦特(James Watt)卻發現蒸汽機的商機,最終將之改良。瓦特的蒸汽機能取代4匹馬的馬力,從煤礦抽出積水。威爾金森(John Wilkinson)則決意利用蒸汽機發炮,令大炮射得更遠,他拆開蒸汽機,重組蒸汽機的鏜孔,製造出16匹馬力蒸汽機,然後數以百計工程師及發明家推出改良版。

目前Google及Facebook(fb)鬥快把無線上網接駁全球,Google的實驗性計劃「Project Loon」在高空放置氣球用作「空中基站」;fb則押注於太陽能推動的無人機。據報Google已於南半球測試氣球,氣球從波多黎各移動到秘魯。該兩種科技已經成功在望,問題在於哪種成本較便宜、更加可行。

到2025年,人人將能接駁無線語音及數據網絡。屆時Wi-Fi基本上免費或收費極低,上網人數增加30億人。假如當中3萬人構思出新科技或商機,將加快發展速度。

雞尾酒療法治癌良方

引發經濟問題原因眾多,人口問題是其一,當中頭號挑戰正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帶來健康問題,醫療費造成財務壓力,很多人因此離開勞動市場。然而,問題將出現曙光,人類不僅將會更長壽,而且活得更健康。直到壽終正寢時健康才會急劇惡化。

這正是生物科技的發展路向,一如眾多頂尖科學家,吾友《驚世科技警報》(Transformational Technologies Alert)主編考克斯(Patrick Cox)認為逆齡科技將在未來數年出現。現在有關科技已進行動物測試,垂垂老矣的老鼠接受治療後,毛髮重新生長,肌肉量增加,視力及聽覺改善,甚至恢復性趣,或者不至於返老還童,惟至少能重拾中年雄風。

當然,人類並非老鼠,研究依舊繼續。事實上,面對人口嚴重老化的日本政府已採取措施,移除很多拖慢逆齡研究的官僚障礙,預料部分療法最快在未來兩三年推出。如果日本奏效,其他國家為了自身財政利益也將迅速跟風,因為照顧老化多病的人口所費不菲,美國花費約18%國內生產總值(GDP)於醫療開支,當中大部分用於長者。假如長者變得年輕健康,部分醫療開支可用於更佳用途。

然後,最令人驚訝的進展落在對抗醫療大敵──癌症、心臟病及糖尿病等致命疾病。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正迅速解碼部分頑疾的基因,讓病人獲得更佳診斷及治療。

筆者相信到2030年大部分癌症將被消滅,或至少變成輕易治癒的小毛病。一如感染愛滋病毒(HIV),癌症將變成慢性疾病,採取雞尾酒療法而非單一治療法。到2030年,當局將省回大筆治癌開支。

此外,億萬富豪也進行太空競賽,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及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均希望發射人造衞星及/或載人到太空軌道。有別於1960年代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這一輪星戰帶有商業動機。

富豪太空競賽搵商機

星戰參與者不僅富有,而且發掘到商機,知道如何抓緊機會。以合理成本飛越太空是第一步,他們各有達成目標的構思,時間會證明誰人的構思最管用。他們首個目標應是發射更多人造衞星進入太空軌道,不要忘記手機的定位功能依靠全球定位系統(GPS)。

吾友XPRIZE基金會創辦人迪亞曼迪斯(Peter Diamandis)上月在網誌表示,直至2017年8月,太空軌道上有近1800枚運作衞星,當中742枚屬商業衞星,596枚為觀察地球衞星,108枚用於導航。隨着人造衞星愈來愈迷你,發射成本下降,運作衞星數目急升。全球私人企業發展衞星科技,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60枚商用高解像衞星「吉林一號」進入太空軌道。

此外,衞星影像公司Planet Labs利用只有牛奶盒般大小的攝影衞星,為各行各業提供扭轉局勢的數據。Planet Labs有超過175枚衞星在太空軌道運行,以3.72米的精度拍攝地球每一個角落。

另一方面,Planet Labs設置專門提出測繪及分析等服務的軌道衞星SkySats,當中13枚的地面分辨率為72厘米。此外,SkySats可拍攝影像,再利用影像建立3D打印模型,並採用Google為地圖服務Google Map拍攝3D街景的同一科技。

試想像Google Map能採用即時衞星圖像,而非多月或多年前的「舊貨」?屆時數以千計意想不到的事物可以發生,惠及農民、繪圖軟件業、建築業,得以控制物流供應鏈的運作。另外,大量蘊藏在小行星及月球的礦物等待人類開採,科技能夠把大量礦物帶回地球。

AI推動全球GDP增長

筆者近期聽聞有人形容銀行是徹頭徹尾的科技公司,基於資本市場及影子銀行搶走大量貸款業務,傳統銀行主要為客戶提供服務,處理付款、為客戶管理資產,並提供金融市場的交易管道,舊式的「銀行業」正遭淘汰。

此話有點牽強,但金融服務業確實急速發展,主要源於科技進步。股票交易佣金是其中一種轉變,曾幾何事,投資者買入100股股票須支付50美元佣金,但目前金融機構收費極低,甚至零佣金。收費便宜皆因經紀找到從委託單流量(Order flow)賺取收入的新途徑,更重要是大部分成本固定,當系統已經就位,處理更多交易,遞增的成本只屬微不足道。全行削減爭客,客戶成為贏家。

大家也知道亞馬遜如何稱霸零售業,下一個「戰場」輪到銀行業。簡言之,亞馬遜有法寶可搶走很多銀行目前提供的服務,那麼如何為銀行業及科技業分界?一言難盡,總之愈來愈難以區分。

以區塊鏈技術為主的加密貨幣已慢慢流入金融體系,筆者屬比特幣疑派(Bitcoin skeptic),惟認同這種科技存有改變金融業的優勢。不過,當對沖基金經理伯班克(John Burbank)及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Creek創辦人尤斯科(Mark Yusko)瞓身押注在區塊鏈投資,一定事有蹊蹺。

資金正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在全球流動,以往投資者認為應該「留守家門」,現在能夠在國際大展拳腳,皆因科技讓投資者得以自行監察全球資產。

未來3年,35%人工智能研究資金來自中國,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預測到2030年,AI科技為全球GDP帶來15.7萬億美元,中國瓜分當中7萬億美元,北美僅分得3.7萬億美元,顯得小巫見大巫。印度的工程師及科學家會袖手旁觀?泰國又如何?各國將發展自己的專長。筆者終歸會談論中國崛起的企業,當中很多獲得國家資助。但其他國家何嘗不是,難道空中巴士(Airbus)缺乏國家支持?對筆者來說,只要飛機安全抵達,就沒有分別。當處理全球債務危機之際,這些非凡的轉變也同時上演,只要抓緊時機及地點,轉變將成重大投資機會。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