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4日

林日彥 堅‧離地城

奢侈地窮vs簡約的富

我是畢老林的粉絲,上星期一篇〈宅女富婆vs金融才俊〉(詳見6月6日「投資者日記」),令我拍案叫絕,文章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複利效應的威力,但同時卻暗示人類不同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如何影響着一個人的命運。

外在物質不等於快樂

這篇有趣的文章,令我嘗試將故事場景由美國帶回香港,然後再聯想到中環這個現實世界,望望身邊一些同事,再想想那篇文章,忽然明白為何有些人儘管年薪不知道是多少「球」港元或美元,日常生活如何風光及富貴,但心靈卻可能是窮得淒涼!

甚至容我大膽說句,不少中環人一直活在外在物質的框框之內,雖然擁有一些旁人十分羨慕的富裕物質,例如:MD grade、住豪宅、出入司機接送、一年不知要飛多少次歐洲去滑雪度假、business luncheon不是文華就是四季、子女就讀國際學校、身上穿戴無一不是名牌。這些可能是很多中環打工仔朝思暮想的生活,亦是不少中環人奮發圖強的原動力及目標,但是得到了是否就一定等於快樂?當然,我不知道,因為我只是一名「中薯」。事實上,這又是一條哲學題,究竟快樂的來源是什麼?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的定義都不一樣。

首先,我不是否定人類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因為人有動力去工作、改善生活,是可以令社會不斷進步、不斷精益求精,只是我會強調究竟人是否只把這種奢侈的欲望變成生活的唯一?甘心成為欲望的奴隸?還是人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對欲望的合理追求?

家中開派對展示珍藏

我的確目睹過一些被物欲牽着走的中環中高層,他們的特徵之一是喜歡和同事比較自己住在哪一區,然後會比較揸哪款車,再來是比較每次假期去哪兒滑雪,子女就讀哪間國際學校。而另一個特徵是,總喜歡以不同名目宴請同事們作客家中開派對,然後展示家中各種紅酒珍藏或外遊購買的奇珍異寶,究竟這是好客之道,藉以增加同事之間的聯誼?還是中高層想要展示其成功一面的另類方法?無從考究。

不過,對於這些畀面派對,卻不是每位同事也想參加,畢竟天天返工已經日對夜對,同事們可能更想周末留在家中共聚天倫。

如果人一旦陷入那種讓物質佔據生活一切的境況時,很容易會迷失,甚至走火入魔,以為擁有金錢及富裕的物質便是成功的象徵,如是者很容易陷入萬劫不復的狀態。

所以搵30萬元一個月也可以使足30萬元,並非沒可能,甚至為了要令自己維持這種「派頭」,有些人會變得眼中只有金錢及權力,甚至可以不擇手段、沒有真心朋友。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笑說,有錢自然有朋友,而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其實只是活在當下,既然人有能力花錢,才更有動力去賺錢。這是每個人所選擇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只是花無百日紅,今天擁有的賺錢能力不一定等於5年後、10年後仍然可以擁有,尤其在這個AI世代,誰也可以輕易被取代。是的,日前《金融時報》才引述花旗集團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稱,計劃未來5年,最多削減部門一半現時有2萬名科技與管理的僱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