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日

Willem H. Buite EJ GLOBAL plus 彙編選輯

雙邊談判艱巨 保護壁壘處處

去年12月英國大選確定了脫歐事宜,還結束了工黨黨𣁽郝爾彬(Jeremy Corbyn)落實「極端社會主義」的大計。郝爾彬在大選中敗退,令委內瑞拉那種先規管後加稅再國有化的經濟模式,不能在未來5年肆虐英國,難怪市場對保守黨獲得壓倒性勝利舒了一口氣。

首相約翰遜的經濟政策與戴卓爾夫人的「親市場,小政府」傳統模式相距甚遠。他主張政府增加支出,增加徵稅,並針對市場和產業進行民粹主義干預。然而儘管如此,約翰遜的經濟政策計劃仍遠比郝爾彬的激進措施優勝。

約翰遜現在必須執行他長期以來所倡導的脫歐計劃。脫歐協議主要圍繞四大問題:英國未來對歐盟的財政貢獻;歐盟公民在英國的待遇/英國公民在歐盟的待遇;北愛爾蘭在歐盟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上的位置;以及歐洲法院持續的管轄權。

歐加拖拉十餘年還沒生效

脫歐過渡期預計需要持續到2020年12月31日。然而,在過渡期結束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經濟、政治關係將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我們無法預計。同時,她未來與其他非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同樣未清楚。儘管約翰遜明確表示過渡期不會延期,但考慮到他未能實現在2019年10月31日前脫歐的承諾(幸好約翰遜不必為此付出政治代價),關於脫歐還是有着諸多不確定因素。畢竟,這種隨時可以撤銷的「政治宣言」只是表達主張人的願望,並無法律約束力。關於未來歐盟與英國之間的關係尚未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協商(首輪協商定於2020年3月1日舉行)。

大部分貿易方面的協商要花費數年時間來完成。就歐盟和加拿大之間的《廣泛經濟及貿易協定》(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CETA)而言,該協定在2016年10月31日簽訂,此前經過了十餘年的談判,談判程序由2004年3月──新《加拿大——歐盟加強貿易和投資協議》(Canada-EU Trade and Investment Enhancement Agreement)開始。儘管《廣泛經濟及貿易協定》的簽署國臨時批准了協定的大部分條款,但是協定本身至今仍未生效。

另一個要點是,關稅和配額只是冰山一角。關於貿易,仍存在關稅和配額以外一些可見和不可見的障礙,包括法律法規,以及其他諸如行政、官僚主義和政治上的障礙。即使除去關稅和配額不談,補貼、稅收、反傾銷立法、外國直接投資限制和滙率操縱也妨礙貿易的進行。

此外,貿易保護主義常常偽裝成勞動、食品、環境和植物檢疫標準,或成為對當地內容需求、新興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氣候政策、爭議解決或人權的論證。在打造保護主義壁壘上,人類的才智似乎總是無窮的。如1982年10月,法國政府要求所有進口的日本VCR須通過法國西部城市普瓦捷(Poitiers)進入該國,而普瓦捷距離最近的主要港口有數百英里。這種與關稅無關的貿易壁壘一直延續到1983年4月。

然而,存在着廣泛不確定性的不僅僅只是英國面向歐盟的經濟和政治布局,更在於英國與非歐盟的第三方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在這種貿易關係的協商中,英國將處於一個較為弱勢的地位(相對於脫歐前),不再是當初作為28個成員國之一來進行談判。

部分脫歐擁護者認為可以實現他們理想中的目標。然而,約翰遜其實沒有可靠的論點來支持他的承諾(或者說是威脅),從而將英國轉變為一個解除管制的低稅天堂。不同於「新加坡模式」,約翰遜的願望是讓英國成為一個擁有大政府,由國家干預經濟並具民粹主義色彩的保守主義國家。不過頂多也只有金融領域會採取約翰遜提出的這種管制方法。

人才供應減 嚴重破壞經濟

若要達成這一目標,監管套利也許會顯著改變投資和保險業的遊戲規則,兩個行業目前分別受到歐盟MiFID II和Solvency II框架的約束。倫敦金融城無疑會失去來自歐盟競爭者的業務,但同時英國可以通過立法和解除管制來吸引來自整個歐洲,甚至更廣泛的全球經濟區域的新業務。對於汽車行業等關鍵領域,筆者對其現行的稅收和規管體制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在2021年前完成轉變以維繫自身的競爭力表示懷疑。

在歐盟的四個基本自由原則中,人員流動自由的結束,很大可能給英國經濟的供應端造成最為嚴重且持久的破壞。同樣,從原則上說,英國仍有可能通過開明的,面向全球的移民政策,依照澳洲或加拿大的模式來減少大部分的損失。然而,問題在於脫歐後的英國,政治氛圍不大可能生成有效的積分制移民政策,更不可能吸引優秀的海外留學生。

英國總算避過了郝爾彬當權的噩夢,脫歐終成定局,但這條路殊不好走,落實的過程不但充滿困難,還要經過多年協商,英國能否找到最佳方案仍須拭目以待。

註:本文原載於Project Syndicate網站,本報經網站授權翻譯刊登。

 

Willem H. Buite_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