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美進口華貨比例今年跌穿50%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持續受到動搖,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下,西方公司紛紛把業務撤出中國並轉移至亞洲其他成本更低的貿易國,美國由亞洲國家進口製成品中,中國商品的佔比將於今年降至低於50%,觸及十多年來最低水平。

從越南入口量5年倍增

根據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的年度回流指數,中國商品佔美國從亞洲(不包括日韓)低成本國家進口製成品的比重由2013年近70%,持續降至去年僅佔50.7%,預計今年勢將跌至50%以下,因美國正推動其在亞洲的貿易轉向成本更低的「世界工廠」替代國。

近年中國出口呈下行趨勢,儘管去年基數較低,但環球採購需求疲弱,中國4月出口總值按年升8.5%,較3月的14.8%增幅急速放緩,且未見重拾加速動力的誘因。報道指出,生產商把業務轉移至中國內地以外,美國向越南、印度、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地進口的產品正增加,從越南進口量在過去5年急增1倍,累計10年更暴漲3倍。

報道引用大摩3月發表的報告稱,中國有人權問題爭議、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問題,市場正減少對這個「世界工廠」的依賴。根據德銀2019年發表的研究,美國依賴中國進口的719種產品中,有近95%(681種)可由其他亞洲地區供應,其餘5%(38種)主要為化學品。科爾尼指出,中國化學品現已不難被其他供應取代,中國製造份額有限。

企業覓「世界工廠」替代國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由於在華營商風險增加,西方製造商過去10年一直尋找中國「世界工廠」的替代國,以便為突發事件做準備,這策略稱為「中國+1」,現時更演變為「中國+N」。由於沒有單一國家可容納全數由中國遷出的生產線,其中越南對商業友好,但熟手技工不足;印度有大量勞動力,但基建參差不齊;墨西哥靠近美國市場,但距離零部件供應商遙遠。因此,大多數調整供應鏈的公司,須把原本在中國的生產線遷往至少兩個國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