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2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電商限購令」難救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低迷,尤其消費市道疲不能興,有人忽發奇想,提出「電商限購令」挽救實體經濟,包括為每家網店設置銷售額上限,並透過「數碼人民幣」強制消費者每月特定比例收入必須用於實體店,藉此振興商場和店舖,創造就業,達致「共同富裕」。但暫時而言,這些建議僅在民間流傳,不代表官方立場。3個半月前被封禁的「帶貨一哥」李佳琦周二低調復出,或反映當局仍支持電商發展,間接為「限購令」降溫。

網民意見兩極 不願走回頭路

「電商限購令」來自擁有百萬粉絲的財經網紅「Mr孫寧」,他於周二上午11時許在「今日頭條」平台拋出此番想法,認為透過「互聯網消費限額」,有助於「挽救商舖,挽救商場,挽救房地產」,具體操作包括「當各平台、各網紅資金流水達到一定限額後,就會禁止繼續銷售」。他還大膽預測,在未來5年內,「中國所有的網路銷售,包括淘寶、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大型網路零售平台,以及直播帶貨、各種網紅帶貨、各種網店」,都會被實施「限購」。

該建議提出後,迅即在網上激起熱議,單是Mr孫寧的帖子已吸引超過1.4萬篇評論,還被轉載至微博、知乎等平台,關注度極速擴散。不少網民表態支持,他們認為電商網購存在「贏家全拿」(winner takes all)特質,只會令極少數人勁賺,絕大部分實體店則深陷蕭條,打爛許多人飯碗,加劇貧富懸殊,不利於「共同富裕」,因此應該予以限制。

更有人進一步發揮創意,提議在網店「銷售額紅線」以外,還可透過「數碼人民幣」,強制消費者每月特定比例收入必須用於實體店。舉例說,某人月薪5000元(人民幣.下同),最多把20%(1000元)花於電商網購,用於實體消費的金額亦不可低於20%(1000元),甚至可能「逾時作廢」(不能帶到下個月使用),冀藉此幫助振興實體消費市道,挽救商場、商店以至房地產行業。

然而,同時也不乏網民對Mr孫寧的建議持反對態度,他們覺得電商網購屬時代發展大勢所趨,有利於促進經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選擇及更便捷服務,不應強制性「走回頭路」。有人憶述,在網購流行之前的八十至九十年代,內地商店普遍貨色少、質素低、價錢貴、服務差,被淘汰乃理所當然,顧客們實在不願回到那種消費環境。

「電商限購令」話題於周二在短時間內大爆發,但由始至終僅停留在民間討論層面,並不代表官方立場。惟亦有人認為,按照內地當局近年「鐵拳監管」趨勢,包括推出「限遊令」(未成年人每星期只可打機3小時)、封殺補習行業等,有朝一旦實施「電商限購」未必是天方夜譚。

有趣的是,「電商限購令」話題爆發後不久,在周二晚上7時許,被停賽109日的「直播一哥」李佳琦突然在無預告之下復出帶貨,或許因太過倉卒,總共僅錄得約6000萬人次觀看,促成約1.3億元銷售額,遠遜於他被封禁之前每場直播動輒有逾1億人收看及接近100億元生意額。

帶貨一哥復活 反映官方取態

李佳琦於6月3日突然「被消失」,事源他在直播時,助手捧出一款「坦克造型」雪糕進行促銷,數秒之間,他的直播訊號中斷,自此這位「一哥」在中國互聯網世界恍似人間蒸發,銷聲匿跡。據一般估計,其「死因」也許由於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周年前夕,推廣「坦克雪糕」觸犯敏感禁忌。姑勿論有心抑或無意,目前政治氣氛底下,李佳琦此舉難免被視為踩紅線,有機會引起惡劣影響,不少人猜測他可能被「永久封殺」,復出無期。

因此,當大家看到李佳琦周二夜晚「低調復出」,確令人感到意外,有人將之與同日上午爆發的「電商限購令」話題聯繫起來,猜作官方發出的一個訊號,變相為「限購令」降溫。縱使不排除純屬時間上巧合,但觀乎李佳琦獲得「放生」,起碼證明當局依然支持電商網購及「直播帶貨」行業發展,不願輕率地令這位網紅「永不超生」。

實際上,數碼化趨勢發展至今,所謂「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已經很難分割看待,就像李佳琦在網上直播促銷的化妝品、時裝、小家電,何嘗不是來自工廠實體生產的貨品,這些貨品之暢銷又何嘗不有利於工人就業飯碗。同樣道理,許多網紅在「小紅書」等平台上推介美食和景點,賺取人氣及「打賞」收入之餘,亦連帶有助刺激線下餐飲業和旅遊業市道。

內地目前消費疲弱,主要由於民眾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寧可把收入儲起來。正如筆者7月份在〈中國人愈來愈有錢〉一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銀行戶口平均增加約1萬元儲蓄,增速屬前所未見。這意味中國人並非「冇錢」,只不過比以往知慳識儉,但對於能給予信心之「平靚正」好貨色,他們仍樂於解慳囊,補習公司新東方(09901)轉型直播帶貨、促銷農產品大受歡迎便是好例子。

由此角度看,中國欲提振消費,首務在於恢復民眾對前景信心;除此之外,與其談論「電商限購令」,反而可能需要更多個「李佳琦」幫手促銷散貨。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