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0日

人才流動平常 最重要有信心

香港在過去25年經歷不少挑戰,滙豐銀行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認為,香港特色是有很好的韌力及應變能力,對香港及銀行業前景充滿信心。他相信香港作為亞洲及國際金融中心,仍有很多發展空間,例如在氣候變化,以及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有大量角色可扮演,最重要是港人要對香港有信心。

對於有人擔心近年香港的變化,包括《港區國安法》落實及人才外流等問題,會否影響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他坦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是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讓國際投資者、市場參與者有信心繼續透過香港進行不同的活動。

對於人才外流,他指出,每一個城市如香港及新加坡都有人流出或移民,過去兩年疫情帶來很大轉變,每一個城市或國家都有不同的處理節奏。全球的大城市如倫敦、上海、紐約都可能有人離開,內地也有人從一個城市流向另一城市,這情況會否帶來影響,現時難作定論。

發揮特有優勢扮演內地窗口

他以滙豐為例,不覺得在營運上有很大影響,當有人離開或轉工,該行會繼續招聘,有應徵者認同滙豐對中國內地、香港的投入及堅持,能為其提供穩定的發展平台,如果應徵者「覺得這個城市無希望,就不會申請(應徵)」。他直言,「最擔心港人對香港的信心」,香港本身有先天性及人才優勢,「若自己覺得無信心,或者有也可能變無」,所以信心十分重要,希望未來見到信心提升(pick up)。

廖宜建深信,香港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是保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元素,包括法律、機制、透明及金融體系,例如聯繫滙率的穩健。香港作為亞洲及國際金融中心,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在地理優勢上,香港是中國內地的金融、貿易窗口,以及支援資金進入及走出去的門戶,內地近年推動金融開放,從流量而言只是剛剛開始,內地人的財富配置大部分仍在本土股市及房地產,透過如「跨境理財通」等渠道流出的量仍然很少,以中國經濟、貿易、股市及債市規模,境外基金的投資配置仍是增長期,未到達平衡點。

香港可在大灣區參與內地雙循環發展,在氣候變化、ESG方面亦有角色可扮演。雖然香港在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sed finance,DeFi)方面未必有地利優勢,但香港有人才、合規及金融產品知識,有很多機會協助產業轉型,參與開發金融產品。廖宜建對本港銀行業及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前景仍然正面,但認同過程並不平坦,須要努力,只要香港做得好,自然會吸引別人來港經營,「並非坐着等人給你生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