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11日

周一人物

深信港產片不死 籲放眼全球市場

離開影壇多年的Dennis依然關心本港電影業。對於有評論認為「港產片已死」,他不以為然:「啲人覺得(香港電影)玩完,係因為用舊式思維去諗,你睇《梅艷芳》都收成6000幾萬(票房);舊年咁嘅環境,香港電影票房都12億幾,仲未講中國大陸。」

余允抗指出,電影是國際化藝術,故電影人在創作及題材方面不應受某個地區所局限,「我一向拍片有兩個好extreme(極端)方向:一係非常大嘅製作,人哋(片商)唔買你唔得,搵最紅最勁嘅導演、演員,賣座一定係前5名嘅,輸極有限;一係就劇本好好,用新人都唔緊要,刀仔鋸大樹,以往好多片都證明成功。」

無視海外非做生意之道

「問題係而家有Netflix,觀眾唔使去戲院,片商唔使買片,Netflix融資去拍片,佢啲股票咪升囉,所以我話作為entertainment嘅電影唔會死、音樂唔會死,只不過係用唔同形式去演變出嚟,就係點解(港產片)一定要打內地市場,唔打海外?」Dennis如是說。

「香港電影一直處於comfort zone,以前只要有個劇本雛形,東南亞打幾個電話,知道賣到埠就可以收錢開拍,直情唔使諗歐美(市場);如今啲人拍片只係睇大陸市場,有片商肯買就掂,香港、其他(市場)唔要亦無所謂,呢個唔係做生意嘅心態。」他認為,要令港產片重拾輝煌,電影人就應思考如何製作一部能在全球發行的影片,就像很多歐美出品一樣,「人哋真係好睇吖嘛」。

走出舒適區 拓宏觀視野

Dennis強調,任何事情只要陷入comfort zone,就會步向死亡,「嗰陣我做導演,兩個月度劇本,以前用菲林拍起碼兩個月,一個月剪(片),跟住做宣傳,前後7個月,但到後期差不多有一半時間係諗緊第二個劇本,因為你唔知之前嗰套得唔得,唔得你就無片拍,所以根本無時間睇個市場,或者只係睇到好微觀嘅嘢,個個都睇唔到前面發生咩事;美國做法唔係咁,佢哋睇得好macro(宏觀),因為有好嘅制度。」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