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港府庫房水浸,不少人憧憬《財政預算案》會否繼2011年後再次「派錢」。但其實,與其派銀紙一萬幾千元,倒不如仿效委內瑞拉政府近日發行名為「石油幣」(Petro Coin)的虛擬貨幣,由港府推出「劏房幣」(Mini-Flats Coin),幣值跟劏房呎價掛鈎,讓「廢青」們可以逐少收集,不致被拋離得太遠,令上車夢成功率增添幾個巴仙;同時,「劏房幣」也有助於緩解短期樓市需求,甚至縮窄貧富懸殊、促進社會和諧,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委國發石油幣治理通脹
委內瑞拉身為全球主要產油國之一,經濟及社會發展卻一直相對落後,除因為政治動盪,亦由於通脹率嚴重失控,歷屆政府經常濫發貨幣,令國民對於手上鈔票的保值能力盡失信心,造成惡性循環。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該國通脹率由2017年的626%,今年將進一步飆升至2349%。舉例說,當地本年初可能1萬元玻利爾(該國貨幣)買到一個麵包,但到年底就需要23.49萬元玻利爾才買到一樣的麵包。在此情況下,平民百姓生活怎不痛苦,經濟活動也難順利進行,嚴重拖累社會發展。
面對今年的超級通脹危機,委國政府把心一橫、兵行險着,宣布採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發行1億個「石油幣」,官方幣值跟1桶石油價格掛鈎。「石油幣」將於本月20日及下月20日,分別公開發售3840萬個及4400萬個,餘下1760個則暫時由政府持有。發售價格為每個60美元,跟目前油價相若。
理論上,「石油幣」作為一款自由兌換和交易的貨幣,其幣值該因應市場決定,有可能像玻利爾般持續大幅貶值;何況委國政府亦沒有保證,在今次發行1億個之後,日後會否進一步增發。然而,委國政府承諾,將以1桶石油價格為官方幣值,每日跟隨油價變動,國民可按此一滙率,用「石油幣」向當局購買食品、能源、醫療、教育等基本服務。換言之,「石油幣」以石油為錨,相比起無錨的玻利爾,購買力可望相對穩定。其背後理念建基於委內瑞拉作為產油國,經濟景氣及庫房收入跟油價高度相關,當油價高企之時,政府自然也有條件向國民提供更多基本服務。
另一方面,委內瑞拉近年遭受美國經濟制裁,不容易賺取美元外滙以進行國際貿易,而外國政府及企業同樣不願意收取玻利爾。所以「石油幣」除了對內發售,亦借助blockchain技術,透過互聯網在全球自由流通,委國政府希望藉此獲得國際社會信任,用「石油幣」取代美元作為該國對外貿易貨幣,嘗試突破美國的經濟封鎖。
倡港府發行 與樓價掛鈎
本港通脹遠不及委內瑞拉離譜,可是無殼蝸牛眼看近年樓價飛升,深感上車無望,也很苦惱。例如10年前手持100萬港元已足夠繳付一個小型住宅單位首期有餘,但倘若無上車,繼續攬住100萬元至今,現在恐怕連一個車位的首期也不夠。就像委國人民「信石油多過信玻利爾」,在磚頭主義的香港,不少人「信磚頭多過信港紙」。
按此邏輯,港府不妨考慮發行「劏房幣」,官方幣值跟小型住宅單位每方呎樓價掛鈎,舉例說,現在若公開發售,幣值應為1.5萬港元左右。政府可透過今年《財政預算案》,向每名市民免費派一個「劏房幣」,並准許每人額外認購多一個,然後讓這款虛擬貨幣在市場上自由交易流通。同時,政府需要承諾,持有「劏房幣」的市民,日後向政府或私人發展商購買住宅單位時,可按最新官方幣值用來抵付樓價(私人發展商收到「劏房幣」後,可向港府兌回現金)。
助安撫民心 紓買樓焦慮
此舉起碼有兩大好處。首先,市面上仍有大批市民望樓興嘆,想上車卻不夠條件買下一整個單位,繼續默默儲錢仍被拋離得愈來愈遠,難免怨憤甚至絕望。相比之下,「劏房幣」由1.5萬港元起步(何況根據blockchain技術,買賣0.000001個也沒問題),入場門檻低得多,而且跟隨呎價直接同步升跌,不致被拋離得太遠,令持幣市民略為安心一點,這也有利於縮窄「有樓階層」和「冇樓階層」之間的利益及感情矛盾,有助香港和諧。
其次,香港人充滿「買樓焦慮」,但很多人(尤其初出茅廬年輕人)並非有迫切的買樓自住需求,只不過擔心「現在不上車,日後更無望」,所以額外催生了一股短期需求,不惜靠父幹母幹代付首期,或者幫襯發展商「呼吸plan」借到盡搏命上車,這也是加劇近年樓價癲勢的主因之一。反觀「劏房幣」作為虛擬貨幣,發行後並不會增添樓市壓力,甚而可紓緩短期需求,以待政府長遠覓地增加供應。人們若暫時沒有自住需要,只出於投資考慮,即可選擇量力而為購入一些「劏房幣」,而不必勉強地真正買下一個單位。因此,相比起真金白銀派錢,當局發行及派發「劏房幣」或更能夠緩解本港深層次問題,特首和財爺不妨研究一下這個新思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郁亮傳位祝九勝 獵頭電話接不停 |
上一篇: | 風雲變色鬧閃崩 繁華背後「燈下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