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
由香港科大(HKUST)畢業生汪滔創辦的深圳大疆無人機公司(DJI),近年快速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現已坐擁逾六成市佔率,近日還有傳該公司擬收購最大競爭對手、來自北京的零度智控(ZeroTech),倘事成將獨佔全球八成市場,堪稱無人能敵。然而,在併購消息傳出的同一個星期,身為大疆其中一個大客仔的美國軍方卻宣布,由即日起全面停用DJI無人機,背後原因估計與政治疑慮有關。由此看來,大疆能否進一步擴大其疆界,最大的挑戰似是來自政治障礙,而無人機亦很可能被各國視為戰略敏感產業。
汪滔是生於1980年的杭州人, 2003年來港入讀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本科課程,之後繼續進修碩士,可說由科大一手培育。據了解,汪滔屬於「超齡學生」,23歲才念大學,比身邊同學都成熟,但亦因他兼具研發水準、創意及執行力,很快已獲得時任科大校長朱經武、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等賞識,校方亦在2005年撥出1.8萬港元作為他研發無人機(當時稱為遙控直升機)的啟動資金,他也選擇了這個課題做畢業功課(儘管當時的試飛以失敗告終)。
2006年畢業後,汪滔決心繼續追逐無人機夢想,但基於招攬工程師及配合代工廠商的考慮,由香港北上深圳創業,憑着向朋友籌集得來的200萬港元創辦大疆,後來在2008年製作出第一架「飛得起」、不會「失控」的無人機。儘管大疆並非全球第一家民用無人機品牌,卻是最致力於把這種科技「消費者化」(Consumerization)的公司,目標是令無人機像iPhone般,大多數人都「買得起」,而且有興趣擁有一部。
憑着產品定價較美國品牌便宜超過一半,再加上頻繁地微調優化硬件和軟件,並透過淘寶網和Amazon進行海外銷售,DJI這三個英文字迅即風靡了歐美市場的無人機玩家,甚至被視為無人機的同義詞。大疆揚名歐美後,內地的無人機市場始逐漸成形,大疆「出口轉內銷」就更無往而不利。
美軍憂「後門」全面停用
根據多家市場調查公司估算,大疆去年在全球無人機市場的份額(按出貨量計)超過六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一哥,零度智控則以接近兩成市佔率緊隨其後。據內地《財經》雜誌上星期報道,大疆有意收購零度智控,雙方並已達成初步協議。不過,兩家公司都拒絕證實此項傳言,零度智控還表示剛剛才拿到南韓三星(Samsung)的一筆投資。按照最新融資資料,大疆目前估值達到137億美元(約1070億港元),僅次於螞蟻金服、小米、滴滴和大眾點評,位列中國第五值錢的未上市公司。
然而,大疆的全球擴張之路未必長期一帆風順。美國國防部上星期發布一份備忘錄,聲稱逐步留意到大疆無人機的「網絡漏洞」(Cyber-Vulnerabilities)問題,決定即日起停用所有大疆產品。美軍並未交代所謂「網絡漏洞」之具體內容,但有人認為,軍方向來都擔心一些無人機產品會被廠商設置「後門」,在關鍵時刻或會影響、干擾,甚至操控這些無人機的運作。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底訪港期間,本港所有大疆無人機突然無法在維港兩岸範圍升降,引起很多用家不滿;大疆後來證實,當時是因應有關方面要求,禁止旗下無人機飛進相關範圍。不少用家擔心,日後若再有領導人到訪,或者發生其他政治事件,其真金白銀購置的無人機隨時又再「得物無所用」。
誠然,無人機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新科技產品,能夠隨意在天空中飛來飛去,而且隨着大疆等龍頭廠商的研發技術進步,新款無人機的飛行速度、高度、續航力和靈活度愈來愈犀利,外國更已有用家成功為無人機裝上實彈手槍,變身「無人戰鬥機」,難怪各國日益把無人機視為安全隱患。
「戰略敏感」恐成緊箍咒
試想像,無人機若然真的像智能手機般變得每人手中有一部,那麼一個城市隨時存在幾百萬部;如果這批無人機設有「後門」,或者被黑客入侵,它們可能在夜半三更突然集體起飛「作反」,例如衝擊一些政府部門或戰略設施,所帶來的破壞力恐怕更甚於示威者集結,試問安全部門又怎可能不提高警覺。
據了解,香港民航處亦已就無人機監管委聘海外顧問展開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報告,建議範圍將包括禁飛區規劃以及登記和發牌制度等。
正如航空、鐵路、電力和通訊等往往被視為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敏感產業,不會容許外資隨便沾手,無人機亦有機會被戴上「戰略敏感」緊箍咒,例如要求外國品牌無人機必須通過嚴格安全驗證才可進口。大疆憑着研發能力高超和價廉物美成為全球一哥之後,未來最大挑戰是說服監管機構認可其產品的安全和中立,才得以繼續擴大疆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呂明才孫被控短訊恐嚇妻子 |
上一篇: | 又見維穩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