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慎用權力

警方很少公布每年在街上盤查、搜查市民的數目,2013年在監警會人士追問下,才公布了前一年的數字:163萬!

這個數字,是倫敦和紐約的四倍,而倫敦和紐約的人口,都比香港各多100萬。

盤查、搜查路人當然有正面作用,據報道,香港警察平均每進行113次盤查,才成功阻止一次罪案發生。針冇兩頭利,阻止一次罪案發生,112人就要付出時間和尊嚴代價;而警方也是輸家——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證據為基礎的犯罪政策中心」主任維斯貝德認為,經常盤查路人,會使被盤查者對警方失去信心,因而影響警方的認受性。而我最關心的是,盤查、搜身行動的公道性。

筆者並非讀法律的,但歷年觀察法官判案,多少了解到普通法一些精神所在。

中國人常說「殺一儆百」、「殺雞儆猴」……這絕非普通法的法治概念—.—法官絕不會為了教育社會、警惕其他人士而刻意加重某些罪犯的刑罰;背後的理由是,罪犯只應為自己所犯罪行接受懲罰,但沒義務為了教育社會、警惕社會而付出個人代價。這樣做的話,同樣罪行,有人判刑輕,有人判刑重,又是另一種不公平。

奇怪的,這種法律精神並沒落實在警方的執法行為上,根據《警隊條例》第54條,在公共空間,警察只要「合理懷疑」某市民有犯罪意圖,即可合法盤查或搜身。至於何謂「合理懷疑」?則沒清晰界定。

既然連罪犯都沒義務為教育社會而付出代價,那守法的市民為什麼為了協助警方阻止罪案發生,被強制地付出尊嚴和時間代價?

我也明白,街頭盤查、搜身非絕無必要(如針對非法移民和毒販),要考慮其社會代價,審慎執行,大部分市民是無辜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