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8日

馬揮 人云我云

良知是呈現(下)

孟子講的良知,既是哲學中的形而上學概念,也可指涉日常生活中的倫理經驗。《孟子.盡心上》有言:「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孩提指兩三歲童子,成年人可以雙手捉住他/她腋下將之提起。孟子認為,兩三歲童子沒有不愛父母的。年紀漸長,則沒有不敬兄長的。何以故?因為童子有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良知不慮而知,良能不學而能。有良知就會愛父母、能敬兄長(孟子沒有提姊姊)。

到此,良知是可用於經驗的概念。兩三歲童子是否個個都愛父母呢?大可憑調查考究對錯。結果當然顯示此話是錯的。世上既有不愛子女,甚至虐待子女的父母,其子女怎能愛這樣的父母?父母多行不義,仍然親之愛之,豈非愚孝?甚或魯迅說的「吃人的禮教」?反之,嬰兒童子對無微不至照顧其起居飲食的人,就算只是養父母或保母,都會親之愛之。

孟子接着說:親親是仁,敬長是義,因此良知可發用於人類的仁義之心。有仁義之心,可以知天、事天,乃至修身、立命。陸象山、王陽明都秉持這個講法,則此良知是形而上學的概念。

牟宗三論證「良知是呈現」,當然是從形而上學的角度去論證。首先,他認為:善惡、是非、對錯、親敬等價值和德性,只涉及人文世界,而人類制定種種行為規範,或為道德「立法」,都是出於人類的良知。

其次,牟宗三指良知不單為道德「立法」,還可保證道德法則可以實現,皆因儒家認為最高的道德法則是生生不息的所謂「天命不已」;第三,當人不假思索就產生惻隱、是非、羞惡和辭讓之心時,或遇事「於心不安」、「於心不忍」時,就是良知的呈現,即是良知的實現。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