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2日

吳雄 訪談錄

民歌餐廳歌手Amy & Gordon 細數車厘哥夫歲月

「輪流轉/幾多重轉/循環中/幾段情緣/千秋百樣事/幾多次輪迴……」鄭少秋的《輪流轉》唱出萬物循環與變幻,人也如浮萍般隨水漂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香港經歷了無數重轉,有人飄蕩到外國,有人北漂到內地,無論在何方聽起這首歌都難免感慨。

音樂令人歡喜令人愁,Amy & Gordon這對音樂人,從八十年代的民歌餐廳歌手,變成今天用音樂作生命教育,用音符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們的起點是彌敦道188號的車厘哥夫餐廳……

2022年初,記者由佐敦走向尖沙咀,沿途不少櫥窗貼上「十萬火急」、「清貨大減價」字句,令人想起2003年的沙士。如今站在彌敦道和柯士甸道交界,吳松街的突破機構還在,昔日的倫敦戲院變成莊士倫敦廣場,山林道麥當勞(已結業)附近就是當年的車厘哥夫餐廳。

車厘哥夫是家白俄餐廳,1950年創立,地下是餅店,二、三樓都是餐廳,Amy(劉文靜)和Gordon(伍新強)在三樓的民歌餐廳邂逅。兩人結識時,年長6歲的Gordon是表演歌手,Amy是不到18歲的少女。「佢係我條女,佢追我。」Gordon開玩笑說。

他家住荃灣,自小在樓梯口自彈自唱。「當時成條街都是market,因他們要賣酒水,你夠膽唱,餐廳酒吧就敢請,做替工也不愁找不到機會。就像殯儀行業打齋,日日有工開。」Gordon回憶說。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彌敦道的霓虹燈美如畫,哪像疫情下烏燈黑火?

下午唱到天亮

Gordon最忙的一天是,下午4點在突破機構的Stage 11表演,6點到附近車厘哥夫民歌餐廳,唱完兩個時段,再去尖沙咀的酒樓或餐廳,甚至過海去灣仔合和的Ascot Bar,由黃昏唱到天亮。當時在萃華英文書院讀書的Amy,一儲夠錢就跟同學去車厘哥夫捧Gordon場。

「她次次都佔住張枱,叫杯水,等我收工。一張枱要run幾輪,夥計難做,老闆黑面,唯有叫佢:『你坐嗰邊吧!』」Gordon回憶說。原來,餐廳分好幾個時段,配合倫敦戲院的2點半場、5點半場、7點半場……午夜場,不同時段不同客人,情侶、家庭客、江湖人物都有。

Gordon外表斯文,Amy聲線甜美,兩人因音樂先變成拍檔,再變成情侶、夫妻。「他當時留長髮,區瑞強那種,還穿高跟鞋。我當年扮壞女孩,被他的斯文形象和歌聲吸引。」Amy甜絲絲地說。「她當年是少年十五二十時,我喜歡她的聲線,就像一把好結他,值得我珍藏。」Gordon哈哈笑道。

他是一個音樂癡,葵涌工廈的音樂室擺滿鼓、電子琴等樂器,應有盡有,堪稱經典樂器的小博覽館,而當中最珍貴的收藏自然是Amy了。

Amy也愛音樂,小時候是黃大仙兒童合唱團成員,「還參與《香蕉船》和《小時候》的錄音,所以跟黃霑有過接觸。1976年香港小姐表演環節中汪明荃和鄭少秋的一part,我是其中一個小妹妹。」Amy笑着說。那年代誰沒發過歌星夢?但Amy從沒參加過歌唱比賽。

「Gordon每次都會問誰是評判?他覺得比賽要有水準,才值得參加。」Amy認真地說。Gordon覺得音樂用來感染人,不是用來爭名逐利,「我覺得自己本身已經是職業歌手啊!何必要去參加比賽呢?」Gordon自信地說。他的音樂知識和才華征服了Amy,彼此攜手走上音樂路。

「他一直教我走正道,勸我不要做飲食業,再叻也不過是經理,於是讓我入寫字樓,晚上一起唱歌表演。他還為我在車厘哥夫爭取一個位置,也多謝餐廳老闆肯請我,不過我當時要考試的。」Amy一口氣說。後來,Gordon還鼓勵Amy去讀音樂治療,將音樂變成生命教育。

客人品流複雜

Gordon的音樂理念與眾不同,廟街歌王尹光唱《荷李活大酒店》,大Al、李龍基等在酒樓唱武打片的歌。「大路的歌在酒店場唱,在外面當然唱自己的歌,天天唱《倚天屠龍記》打打殺殺,唱給江湖大哥聽嗎?」Gordon慢慢地說。

他喜歡唱英文歌,Amy最記得轉場音樂:「一彈起轉場歌,我就回到車厘哥夫,是首法文歌……」Amy當場哼了起來,那是Edith Piaf的La Vie En Rose。然而,車厘哥夫夾在倫敦戲院和樂宮戲院中間,附近夜店林立,聽客品流十分複雜。

「真的刀光劍影!聽聽吓歌,有人大叫『有人嚟啦』,就從3樓四散而逃。沒辦法,一唱通宵,有放數的、賣毒品的,隨時接order做嘢。臨天光呢?廟街賣假錶的收工過來吃東西。」Gordon繪影繪聲說,車厘哥夫就是油尖旺的縮影。

Amy想起那一段血腥的「江湖歲月」,也慨嘆人生無常。「我告訴你,我們那時剛認識一個江湖人物,一個禮拜後就命喪澳門。在唱歌的地方,什麼人、什麼事都見過,黑白兩道看得太多了。」Gordon則說:「我也認識三合會調查科的警司。」

記者腦海閃過以前訪問過的人物,不少青少時也在附近出入,比如1983年與張國榮合拍《楊過與小龍女》的翁靜晶,當年也是尖沙咀的「霸王妹」,甚至在尖沙咀警署裏掃跌文件;「太保」張嘉年就在山林道長大,不知有沒聽過Amy和Gordon的歌聲?

八十年代收入

除了唱勻尖沙咀緬甸台的東山餐廳、灣仔的Ascot Bar,這對情侶檔甚至唱入元朗錦田,Gordon解釋說:「我當時也不明白錦田何以多酒吧?原來,第一代村民賣地發達,於是有很多二世祖,很多人踢住拖鞋就來聽。」什麼觀眾都有,他們早已習慣用不同音樂拉近距離,難怪他們都以「職業樂師」自居。

八十年代唱餐廳收入不俗,Gordon坦白地說:「一個時段45分鐘,80元至150元,我下午3點唱到早上6點,唱了兩三年,每月收入3至5萬元,年交十多萬稅。」他們的收入有多高?根據香港政府數字,就業人士1985年個人收入中位數是5900元。

「我們是職業樂師,所以,我不明白為何要參加比賽或考證書。比如,TVB的歌唱比賽就不適合我們,除了六七十年代的《聲寶之夜》,我們在八十年代都已經是職業歌手了,又有何必要去參加比賽?我們是追求質素的。」Gordon想一想說。

誠然,Amy和Gordon沒把歌唱當搵食工具,不然不會轉行白天在空運公司工作,晚上兼職表演。「我們都是勤力兼靠時勢,也知非長久之計,不能沉醉在虛幻的夜生活。」Gordon說。他們如今偶爾會在宴會演出,訪問當日,他們現場唱TodayTop of the World,Amy還唱了幾句《輪流轉》,彷彿回到八十年代。

香港近40年巨變不斷,彌敦道由酒樓、酒店林立,變成藥房當道,如今又現吉舖潮。車厘哥夫餐廳也變身餅店,搬到太子聯合廣場。Amy & Gordon的7000呎音樂基地裝修得像八十年代的酒吧,一天,Amy來電說最近忙着搬到1500呎的新場地,要為大量珍貴樂器找個合適的安置點實在不易;Gordon嘆口氣說:「如今只能變成辦公室和教室,樂器全搬到上水貨倉。」他們明白世事常變,希望有一日能建立自己的音樂餐廳。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