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1日

潘天惠 熒幕焦點

國產體育電影多失利 《中國女排》冀破宿命

「為什麼打排球?」郎平操練時提問。「為爸媽。」大槌手朱婷答。「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郎平不滿意這答案。「成為你!」朱婷想想再答。然而,總教練依然面露不悅,並謂:「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看罷《中國女排》的最新預告,真是未開波、先興奮,首先,它的調子和格局,完全不似其他愛國大片;其次,這段對話疑幻似真,充滿懾人張力;第三,它看來在說中國女排的故事,也就是傳說中的「打不死」精神。

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鐵定鼠年大年初一上映,被內地視為三大必睇賀歲檔大片,其餘兩齣為《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去年9月下旬首曝片花前,整齣電影的宣傳一直故作神秘,連演員卡士都保持得密密實實,大賣關子,直至近兩個月才開始陸續揭開面紗。

陳可辛在選角上別出心裁,影后鞏俐與擅演喜劇的黃渤首度合作,前者飾演貫穿影片主軸的「鐵榔頭」郎平,後者扮演另一教練陳忠和,而郎平親生女白浪則減磅15公斤演回青年時的母親,青年版陳忠和則由《大象席地而坐》的彭昱暢演繹。為了重現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八強淘汰巴西女排一幕,當年立下戰功的功臣紛紛登場,演回自己,當中包括朱婷、惠若琪、徐雲麗、張常寧、丁霞、袁心玥、劉曉彤、顏妮等,大大加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導演偏向虎山行

影片時序由1981年女排世界盃開始,訴說「鐵榔頭」郎平如何由冠軍國手走向冠軍教練,當年內地人民對中國女排的期盼和關注,遠遠超出了體育文化層面,也是「三大球」之冠。《我和我的祖國》有這段情節──每當有重要國際賽上演,三姑六婆四叔二伯就會聚在街頭,搬來黑白電視或收音機,跟進中國女排的表現,看得出神,聽得入神,齊喜齊悲。

值得一提,鞏俐神還原「鐵榔頭」郎平,輕微駝背、手中夾筆和向後傾斜的坐姿等也完全複製出來,就連郎平本人也慨嘆:「這背影很熟悉。」事實上,52歲的鞏俐開鏡前坦認不懂打排球,甚至一竅不通,但下的苦功可真不少,多次現場觀看比賽,跟隊進行封閉性訓練,兼且增肥又戴假髮,而且所花的時間恐怕只有內地財雄勢大的片商,才能讓她任性,港台電影奢侈不起。

「現在我快60歲,準備開拍中國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時就是這麼奇妙。」陳可辛年僅16歲時,於泰國曼谷現場為中國女排在亞運會打氣,從此結下不解緣,「其實我看不懂怎樣這一個是好球,那一個就不是好球?」《投名狀》和《中國合伙人》雖然在內地大收旺場,但他今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為國產體育題材向來是中國電影「死穴」,數十年來都是票房毒藥,難怪分析只敢預期《中國女排》由5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起跳。

 

中國電影市場近20年迎來噴井式大爆發,直至2019年出現首個「低谷」,在政策影響創作之下,大批製作公司執笠或經營困難,惟國家好歹是舉辦過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又是亞運會大哥大,新華社統計國產體育電影只有100齣左右,比例奇低,佳作屈指可數。追古溯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女籃5號》,被視為新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體育皇后》是1934年作品),內容講述兩代運動員在解放前後命運迥異,滲入了愛情元素,並以當時國手楊潔作為女主角的創作藍本。

《女籃5號》之後,萬萬料不到下一齣具代表性的體育題材作品,要數到八十年代,同樣是弘揚女排精神的《沙鷗》或《排球之花》,其中前者像《阿信的故事》般勵志,女主角沙鷗經歷傷患、失敗、愛人離世等,依然不屈不撓,把生命的全部奉獻給排球,結局是她當上教練後培養了一代接班人,卻換來下半身癱瘓的悽酸,並在電視看到女排封后喜極而泣。

說來諷刺,中國是單車大國,但原來在林超賢執導的合拍片《破風》之前,唯一以單車為主題的電影,要追溯到1983年羅國梁和石玉山執導的《神行太保》,而且片名與1989年劉德華主演的港產片撞名,以致經常被人混為一談。九十年代,投資者開始摸索商業電影的出路,體育題材幾乎被視而不見,就算有人敢於冒險,大都票房口碑雙輸,如2000年以女籃為主題的《女帥男兵》。同年,《女籃5號》導演謝晉以77歲高齡拍畢《女足9號》,歌頌曾經盛放的「鏗鏘玫瑰」中國女足,如何克服困難斬獲世界盃亞軍,可惜未受注目,風頭甚至遜於2001年上畫的周星馳喜劇《少林足球》。

離不開文宣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內地片商食住個勢,推出多齣體育電影,但票房令人大跌眼鏡,《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只有不足150萬元,《破冰》更錄得慘不忍睹的48萬票房,自然嚇壞投資者。然而,外國體育電影卻能在內地名利雙收,如印度寶萊塢神作《摔跤吧!爸爸》(港譯《打死不離3父女》)老少咸宜,吸到近13億元,就算林超賢的《激戰》也獲得1.8億元,影響力絕非國產片可相比。

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體育電影本身具有文宣作用,離不開民族榮耀、國家情懷,總之站在頒獎台,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看到五星旗,就要「感激國家養育之恩,多謝共產黨的偉大」,劇情堅離地,自然令觀眾卻步。1982年的《戰鬥年華》雖然講述後生仔打籃球,但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說穿了都是要拋頭顱、灑熱血,籃球只不過是苦中作樂。

其實,《中國女排》是由中宣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相信也不能偏離主旋律,女排精神必須緊扣愛國主義,但能否在「金剛箍」之下創造出激盪人心的體育作品,就考驗陳大導扭六壬的功力。2019年初,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提出2020年要以「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為目標,而《中國女排》只是先頭部隊,之後還有傳記式作品《李娜》,同樣由陳可辛執導,還有國技《中國乒乓》等體育電影。

習主席思想指導之下,《我和我的祖國》在內地可以狂收30億元,相信一系列的體育作品不會丟人現眼,票房衰極都會收到十億八億元,至於是否佳作就要拭目以待。說到尾,體育電影要在內地大放異彩,首先是運動人口持續增加,而且是真心喜歡運動,而非被迫為了生活而日練夜練,又或淪為「金牌奴隸」。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