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5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政府架構重組 立會委員會無意縮減

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於7月1日上場,頂層擴編後3名司長轄下各添一名副司長,問責局局長亦由13名增至15名,各局在職能及編制上都出現頗大變化。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有信心新架構令施政更有效,可提升管治能力。

不過另一邊廂,立法會現時轄下有18個事務委員會,其職能並未與政府架構完全對接。除了保安事務委員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等,可跟相應決策局直接對口外,其他委員會如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等,平日開會邀請官員到議會簡介政策時,往往需要橫跨不同部門。

以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為例,其職權範圍甚廣,除了研究一般消費者權益及競爭政策外,還包括監察能源供應、海陸空交通基建設施等。不少立法會議員私下向筆者表示,既然日後政府將以三司十五局陣容運作,議會內各個委員會亦應與新架構看齊,才能發揮協同效應。新思維狄志遠就說,如果不改變委員會數目、名稱及職能,只會令政策討論愈趨混亂,無助監察政府。

筆者聽聞,並非全體議員都贊成縮減委員會的建議。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就稱,立法會這麼多年來的委員會數目及職能都有歷史原委,不應該因為政府改組架構而變更,甚至指過去各個委員會運作一直行之有效,不見得為何現在要遷就新一屆政府,強行由18個削減至15個。

立法會將於7月中「唞暑」,按慣例10月才復會,其實這段期間絕對有足夠時間修改《議事規則》。

議事規則委員會主席謝偉俊向筆者說,會先聽聽各黨派意見,再作定奪。他個人亦傾向於毋須減少委員會數目,但個別委員會可改名或微調職權範圍,例如把監察天文台一職,由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撥歸至環境事務委員會,以符合當前最新政治形勢。

可是,有議員提出另一看法,指一眾代議士不同意更改委員會數目,或多或少與勢力平衡有關。事關目前18個委員會主席人選,全是建制內各大陣營經協商後的結果,假如要刪減個別委員會,那就意味有人會被「摵柴」,相信無人願意自我犧牲,所以倒不如維持現狀,以免無風起浪。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