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15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藉「假fact check」散播誤導訊息

烏克蘭的資訊戰引發新一輪誤導訊息潮:克萊姆森大學媒體鑑證中心發現,不少在網絡聲稱澄清誤導消息或揭穿假新聞的圖片或影片,原來本身就是虛假訊息──許多以比較對照方式的「假核實查證」(fake fact-checks)帖文和視頻,當中被指為假新聞的部分,根據元數據資料顯示上並沒有在網絡廣泛流傳過,甚至是假新聞和假核實查證的兩張圖片,源頭均來自同一檔頭,顯示此乃自製自編自導。

製作及廣傳各種假核實查證的目標,至少有三:第一,令人感覺烏克蘭背後跟俄羅斯一樣有龐大的「網軍」,互相散播假消息;第二,讓一些至今仍不信俄軍攻打烏克蘭的人,繼續以此為憑據,在各自的圈子反駁其親友;第三,讓某些錯誤資訊滲透內容當中,以「已核實」為掩飾來散播。

事實上,相信很多讀者在不同WhatsApp群組也有類似經驗:某些人在發放某些文章或聲稱內部消息之後,隨即加個向上指的手指圖像再補一句:「未fact check」──這種類似免責條款的做法,可謂極度不負責任。

不少研究已指出,發出這些誤導訊息的人,其出發點並非刻意散播流言來製造恐慌,但正因抱有寧可信其有亦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所以反過來是帶着善意,希望盡早通知相關朋友(像早陣子有關封城的錄音),更認為寫明「未核實」已算是負責任。當然真正負責任的做法肯定是,但凡不清楚是否屬實的內容也不要轉發。如今發展出假核實查證,誤導訊息的破壞力相信將會進一步增強。

正因為人類的劣根性,所以一眾社交網絡的內容管控措施,根本一直以來起不了什麼作用,甚至某程度上出現了反作用:上月底發表的一份由普林斯頓大學資訊科技政策中心統籌的研究,分析特朗普就任總統時的推特帖文,發現被標籖為具有爭議的帖文(例如指控選舉舞弊),往往更能觸發受眾參與和回應──有標籖帖文內容縱有誤導資訊,卻反而多36%的人會讚好,再轉發比率更會高出一般帖文七成,引述當中具爭議內容的比率亦會高88%,而回應數目的中位數則較沒標籖帖文的回應數目多84%。

必須小心的一點是,上述結果有可能只會在發帖文者是特朗普的情況下才出現,也就是所謂Trump Effect。

不過,客觀現象是標籖了帖文為「有爭議」,毫無疑問會讓受眾更留意該帖文(否則標籖便沒有任何效用可言),於是反過來有機會讓更多人花更多時間在誤導訊息之上。

雖然有些人會因應以上研究結果,認為社交網絡平台為帖文標籖的做法,對防止虛假訊息散播並無幫助。可是傳訊學學者目前的普遍共識是,採取更強硬的內管控手段亦不見得會更有效──畢竟受眾隨時可以從其他渠道收取各種誤導訊息,包括特朗普在上月推出的自家網絡平台Truth Social。反過來看,標籖帖文起碼讓一部分人有所警覺,從而為網絡世界進行有建設性討論,尚保存了一絲希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