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17日

李道

新疫苗戰及輿論戰

疫苗,被視為人類戰勝疫情的終極銀子彈。不過,來到今日階段,這場疫苗對病毒的戰爭,出現了不少新的狀況;連同舊的問題,疫苗戰已愈趨複雜,亦恐節外生枝,影響到我們如何走出疫困。

Delta病毒疫苗戰

新發展下的一個疫苗戰,是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株之戰。

Delta病毒近數月在英美等地肆虐,已幾乎取代原來病毒,成為當下疫情主流。人們不禁質疑: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答案姍姍來遲,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遲至十多日前才公布研究,查麻省上月兩周裏的469名病例,發現多達四分之三竟已接種疫苗;局方還表示,疫苗對減輕病毒傳播力作用不大,惟重申對預防重症和死亡依然有用。

至於疫情爆發更早,自6月底每日確診數字超過2萬、7月單日一度攀至5萬的英國,又有否幾百幾千的針後染疫個案?可惜,當局迄今仍未將相關數據公開,即使公開確診者曾否打針絕不困難;其實,上述美國報告也僅提供了麻省數據,而非全美國的數據。反觀香港,在最近的每日公布裏,皆會披露新確診者有否接種疫苗,其中上周六全數7宗輸入個案更已打齊針。

西方如何虛掛「透明」之名,實則卻如「rule by law(用法管治)」般「rule by transparency」,早前筆者已在〈一個疫情 兩種輿情〉詳述(詳見2021年7月7日《信報》),只是今天又有新的佐證,所謂資訊透明一定程度淪變為己所用的操作工具。事實上,疫苗戰很大部分包含了輿論戰,在成功塑造及捍衞「疫苗絕對安全有用」的基礎上,英國便成功透過上述「疫苗政治」操作,令當地接種率高約70%,其中長者數字更超過90%,情況跟香港恰恰相反。無論如何,接種疫苗到底仍較不接種好,這是必然的,筆者也支持疫苗進一步普及化;問題是,對於Delta病毒,除了透過「rule by transparency」,在輿論上操弄避開人們對疫苗的信心危機,有關方面還有沒有切實應付Delta病毒?

美歐方面並沒蹺手不幹,其建議答案是接種第三支針;BioNTech日前並重申,即使出現Delta變種,第一代疫苗現階段亦毋須調整,估計到半年至一年後,病毒再進一步變異時才作調整。至於內地藥廠,則宣布短期內將提交Delta病毒疫苗的臨床研究及緊急使用申請,多間藥廠並已着手進行研發。無疑,後者已在疫苗對Delta戰役上,搶了頭啖湯,前者不單未有突破發展,更決定不會專門應對Delta戰。究竟是打第三針管用,抑或是針對Delta病毒的新疫苗管用?並不排除,單靠第三針已能有效駕馭Delta疫情;也不排除,有西方藥廠已在研發針對加強劑,又或會後來居上趕過中國推出。但較諸西方一方面堅稱原來疫苗有用、隱瞞確診者有否接種疫苗、繼而僅建議打第三針,中國處理是否更加切實、方向更加正確?

「最後一里路」疫苗戰

另一場疫苗戰,是疫苗接種率如何突破最後樽頸之戰。

全球密鑼緊鼓接種疫苗,不少地方的接種率已升至高位,不過,絕大部分升到60%至70%附近便告止步,往後舉步維艱。譬如起步最快的以色列,開打3個月後已升穿60%,惟8個月後的今日仍停留在67%,其餘加、西、荷、英、意、法、德、美等發達國都在相關區域止步(按普及率排名)。當然,有些人口好像小童等等並不適合接種疫苗,但撇除相關人群後,肯定尚有不少適合者還未接種;倘情況繼續無改善,以致跑不到實現80%群體免疫的「最後一公里」(有專家且稱目標應訂於99%),則疫情斷難有絕跡的一天。

因此,不少地方已開始推動強制打針,現在是強制指定人群接種,例如醫護人員、公務員之類;若果試水溫下情況順利,不難預期,下一階段的目標對象會進一步擴大。

另外,強制未打針者不能進入某些場所以至乘搭公共交通,即實施「健康碼」制度,亦由起初揶揄內地極權無自由,到今日愈來愈廣獲採用。美國個別州份,以及法、意等國,均已陸續實行新策,甚至遇上了示威遊行,部分民眾表現抗拒,仍無改相關民主政府的強推決心。

「新冷戰」論述者指出,中國希望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及政治架構,但實際上,有麝自然香,只要是有效的好辦法,別的地方難免會學習借鑑,豈應以有色眼鏡視之?儘管,模仿時未必會予被仿者credit,昔日曾嘲諷措施的輿論又自動失憶。

英國實行「疫苗+感染」的雙群體免疫策略,在接種率約60%的基礎上,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表示,在調查的27300個樣本裏,多達93.6%人已擁有新冠病毒抗體;其中,疫苗接種量最低的青少年,18歲至24歲者只有50%打了針,打齊針的更不足20%,惟統計局資料顯示,16歲至24歲者擁有抗體的比率卻近80%。

透過感染來使人們身上得到抗體,不失為一個達致群體免疫的辦法,別管英國已累積病死逾13萬人。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即使逾九成有抗體了,即比群體免疫一般要求還要高,為何當地還是疫情大爆發?局方自5月底起,已驗出超過八成民眾擁有抗體,然而,卻無阻英國疫情及後急速飆升。箇中出現什麼問題?是否正在盛行的Delta變種病毒,相關抗體大概無可奈何?還是,有抗體不等於可免疫,即測試辦法不應是「有與無」而應是「足不足」?

其實,專家很早階段就指出,染過病不等於永久免疫,免疫期可能短至數個月,因此建議曾染病者也應接種一劑疫苗;事有湊巧,英國今年1月出現疫情高峰,而今一波疫情則發生在半年之後。由政府到人民,假如都誤以為已達群體免疫,因而鬆懈防疫措施,以致病毒有機可乘,結果恐怕慘不忍睹。

無論如何,疫苗群免的「最後一里路」,究竟應如何衝過終點線?是加強誘因,強制打針,抑或經過感染來達致?可肯定是,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自欺欺人無助解決問題。

「起始一厘米」疫苗戰

還有一場疫苗戰,乃是疫苗公平分配之戰。

如果說,發達國的疫苗群免已到「最後一里路」,只差十至二十個百分點的比率就基本達標,但整個世界的施打進程卻遠未如理想,全球人口只有30%打過針,中低收入國家的普及率更低至1.1%,換言之後者處於「起始一厘米」。對於發達國計劃為國民接種第三針,世衞已急急跳出來反對呼籲叫停。可是,迄今各國幾乎置若罔聞,且還透過公關戰作出反攻。

美國隨即表示,願意在目前已捐1.1億劑疫苗之上,本月底再送出5億劑疫苗予100個中低收入國家;總統拜登並引述聯合國數據指出,該國捐贈數量比包括中俄在內的其他24個有份捐出疫苗的國家總和還要多,且捐贈裏沒有附加條件和脅迫情況。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今年將努力向全球提供20億劑疫苗,並會向旨在公平分配疫苗的COVAX捐款1億美元。

某程度言,中美相鬥,互相「晒冷」鬥送疫苗,由貧窮國到全人類絕對樂見其成。但除了數量上的鬥,其他方面實也十分重要,如外界便關注兩國何時兌現承諾等。事實上,中國較早前已搶先外贈疫苗,儘管當時內地接種量不高;惟輿論卻批評,這是「疫苗外交」云云。

至於美國「先顧己,後及人」,到本國普及率升至一定水平,甚而難再突破「最後一里路」時,才慷慨地多贈別人,為何輿論則鮮少作出比較討論?包括質疑美國也搞「疫苗外交」?此外,美國疫苗以須冷藏處理的輝瑞為主,在醫院、冰箱、以至電力都嚴重不足的貧瘠地區,又是否適合使用呢?輿論最初有聲音對冷藏問題深表關注,怎麼現在又善忘地不作此調了?

溯源與索償 疫情與奧運

有關疫情溯源之謂,依然時有所聞;究竟答案如何,時至今日已難稽查清楚,並易陷入「羅生門」各說各話。但另一邊廂,關於向中國索償之說,除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極力提倡,卻沒惹來太大附和聲音,未獲輿論及政界炒作鬧大──為何這張「好牌」不獲重視?

只能夠說,武漢初爆疫情,或可訴諸不知後果嚴重;但當疫情肆虐全球,在諸多專家三番四次警告下,英國等仍放任病毒傳播,讓始於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傳遍歐美,美國的CDC最近還提出,世人應以「新病毒」視之,因為原來始自武漢的已被取代。果如是,西方豈非造成「新疫情」的最大元兇?相關索償工作又如何制定?一旦當地又在放任政策下,鬧出更厲害、更新穎的病毒來,世人又應如何看待?這會不會解釋了,為何西方集中主攻武漢溯源,而沒在其他環節死咬不放、大做文章?

戰爭的槍頭

常云,今次疫情是堂國際通識課,讓世人看清世界政治形勢及其操作性。除了上述複雜的、摻雜不少政治味道的疫苗戰及輿論戰,剛閉幕的東京奧運亦展視了西方輿論面貌:先有標題將中國奪得首金,與東京疫情升溫並列一齊,令讀者易把好事與壞事扣聯一起;獎牌榜一度不以慣常金牌數量排序,改以獎牌總量計算,好使美國取代中國成為第一;就連西方盟友的日本,外媒也冷嘲熱諷今屆奧運如何失敗,例如場館冷清清、疫情大升溫等,卻不見用同一標準看待歐洲國家盃,批評在觀眾吶喊聲下迎來了新一波疫情……

外媒對中國針鋒相對,在「新冷戰」及墮入「修昔底德陷阱」思維作祟下,世人對此其實不難理解,大家亦可趁此看清輿論的真面目。

問題是,在世紀疫症當前,西方陣營非但節節敗退,不少也開始參照中國做法……最重要是,彼此豈不好應實事求是、好好應對這個共同大敵?所謂新疫苗戰的真正敵人,豈不應該是新冠病毒?戰爭的槍頭對準了嗎?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