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14日

社評 社評

移民潮事實俱在 人口政策須正視

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香港於六月底總人口跌穿七百四十萬,按年縮減百分之一點二,主因是過去一年居民淨移出錄得超過八萬九千名。政府發言人強調,人口外流並不等同移民,當中有些居民是遷移到外地工作或讀書。此番講法不無道理,不過移民潮蔚然成風乃不爭事實,即使當局認為大可從內地或「一帶一路」國家輸入人才填補,仍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人口政策,否則難免深陷被動。

以醫護為例,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剛於訪問中形容情況令人憂慮,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全職醫生包括實習醫生及牙醫的流失率為百分之四點六,全職護士的流失率達百分之六點五,較去年同期上升零點九個百分點。他不諱言,從離職員工申請詳盡服務紀錄及提早報稅等行動推斷,醫護流失率上升部分是因移民所致。

截至今年中,香港臨時人口數字為七百三十九萬四千多人,較去年同期減少八萬七千多人,撇除由出生和死亡造成約一萬二千人自然流失,以及大約一萬四千單程證人口流入,期內共有八萬九千名香港居民淨移出,較去年同期統計的淨移出人數增加七成九。誠如政府發言人指出,人口淨移出包括居民到外地工作或讀書,在概念上並不完全等同移民;然而過去一段時間,很多人身邊都有親友已經或即將離開香港,移民乃城中熱門話題。另一個可參考指標來自強積金管理局最新年報,截至今年三月底,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由提取強積金的總金額達六十六億元,按年增加兩成七。值得留意的是,上述人口和強積金數據分別統計至今年六月底和三月底,相信尚未全面反映近月移民實況。

除此之外,不少傳統中小學名校面臨收生不足問題,破天荒「登報招生」,無論公營或私營醫院都因醫護流失陷於人手短缺,在在顯示港人移居外地非個別現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底會見記者時亦不否認香港出現移民趨勢,並稱:「若我要向這些已經移民、正在移民或打算移民的香港市民說些話,我會告訴他們,香港的前景非常好。」

香港自開埠以來就是「移民城市」,不同階段都有人基於各種原因選擇蟬過別枝,同時不斷有外地人士來此小島打拚,期間又不乏「移民回流」。儘管如此,霎時之間為數不少的居民遷離,不免對香港社會及經濟在短、中、長期層面構成影響,可是當局似乎無暇兼顧。

首先,過去一年總計八萬九千多人淨移出,究竟有幾多人屬於移民?若連這個數據都未能掌握,談何制定對策。無疑,香港居民享有出入境自由,沒必要向港府交代離境目的,但當局不難透過問卷調查或委託第三方機構研究等方式,盡量了解移民潮情況,姑勿論稀罕不稀罕,以及有沒有能力從大灣區吸資吸人,港府仍需擬備一套完整人口政策,包括如何針對性地招攬優質及關鍵人才,而非靠單程證輸入人口,管治者忌鴕鳥心態。

再者,在二○一九年政治風波之前,香港已面臨嚴重「少子化」問題,據世界銀行統計的總和生育率(適齡婦女一生生育次數須達二點一才可避免長遠人口萎縮),只得一點○七二,在全球二百個國家及地區排名尾三,然而港府一直未有什麼鼓勵生育舉措出台。

其實,特區政府早於二○○七年已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在時任主席林鄭月娥領導下,該委員會於二○一五年發表了首份《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提出「吸引婦女及長者投入勞動市場」、「為青年創造更具前景工作機會」、「吸引更多外來人才來港工作和定居」、「協助市民成家立室及生兒育女」等四大方向。這些方向產生多少成效見仁見智,惟相隔六年,香港經歷翻天覆地變化,卻未聞港府人口政策作出更新。

或曰,現屆特區領導班子任期尚餘不足一年,眼前又要辦好三場選舉,長遠策略繼續不變應萬變可以理解,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起碼像政府以四千幾萬元公帑聘請的國際公關公司,為「香港重新出發」研究一年後先拋出個結論:「香港人可在優質食府用膳、參與世界級盛事、到訪劇院或博物館等,香港亦是亞洲區內唯一可連接中國內地及亞洲市場、提供完善而安全的便利營商平台,及大都會生活模式。」這「開心大發現」多麼療癒!令大家對特首在十月宣讀的《施政報告》更加期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