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9日

劉鳴煒

乘課程改革勢頭 營造全人發展學習環境

筆者近年翻開報紙,屢見本港學生壓力「爆煲」的報道,社會不同界別亦經常促請政府正視其壓力源頭。為此,教育局於前年11月成立了「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旨在優化現行中小學課程,使課程更加能夠照顧不同學生的能力、興趣及需要。

經過近兩年的磋商及研究,昨日專責小組發布了《諮詢文件》,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是,優化課程與考核模式的初步建議:包括:一、縮減高中4個核心科目的課程及評估;二、容許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部分改為自選項目,若只作答試卷亦可考獲最高第四級成績。

精簡課程與考核方式 校方和學生有望調撥時間作全面發展

兩大建議的目標,離不開透過精簡課程範圍及考核方式,為學生釋放更多空間和機會。事實上,在香港一向以考試為主調的教育制度下,大量時間作重複式操練來催谷成績的情況相當普遍。立法會秘書處文件指出,本港中小學生每周平均花上55小時(高年級或會花更多時間)去上課、補課、完成校內家課,以及在校外補習,無疑窒礙着學生學術範疇以外的發展。

坊間對課程改革的評論,一直流於它對學業壓力的影響。然而,改革後學生如何善用時間、能否有助他們達致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亦是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準則。參考教育局在最新版本的《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建議,學生應具備5種基要學習經歷,以達致全人發展,包括社區服務、體藝發展、工作有關的經驗等等。故此在課程改革後,校方如何善用多出的時間,規劃學生在正規課程以外的活動,鼓勵全校(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參與,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社會普遍對全人發展的理解不清 或成推動阻力

課程減量、縮減課時,固然有望在短期內減低學生壓力。然而,功利的社會風氣及各界對全人發展的理解不清,將是改革後學生能否達致全人發展的阻力。

青年智庫MWYO於2018年9至10月期間,進行了「青年想點」問卷調查,發現本港有超過七成學生認為卓越學術成績比全面發展更為重要,某程度上預視社會根深柢固的催谷文化未必會因為課程減量而改變。

我們亦於2017年起為青年發展的不同持份者,舉行一系列交流活動,會後發現教育界、學生與家長三方因對「全人發展」的概念未有一致理解,而錯失學生多元發展的良機。

學生應有五大素養

筆者認為,當代社會發展迅速,青年不單須要均衡學習,其所需的才能、技能與價值觀,更須與時並進,精益求精。因此,經一系列與教育界和青年工作界人士的洽談,並結合國際經驗,我們歸納出香港中學生應有的五大素養,包括健康╱整全生活、生活技能、關係認知、公民認知,以及國際視野。

此外,我們在搜集本港學校如何推動全人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學校風氣、課程及課餘活動中,有大量可擴闊「全人發展」的空間,學校若能從以上方面入手,將有助學生做到多元發展。結合以上成果,MWYO將於日內發表「全人發展框架」及「優秀個案實踐」,就全人發展的定義及香港中學的實踐提供深入論述。

當然,外界對全人發展的概念會有不同詮釋,但一份較整全的參考,將能喚起社會關注「全人發展」這個遭長期忽視的教育政策目標。加上鼓勵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家長及其他持份者共同思考全人發展應包含的意義,便能協助學校營造全人教育的環境、支持學生主動尋求個人發展,實踐較全面的全人教育。

重塑全人發展 推動終身學習

本世紀初,政府提倡全人發展的原意在於取代以往為人所詬病的「填鴨式教育」,並以「終生發展,全人教育」作為方針。可惜的是,前者超額完成,後者則遙遙無期。

因此,配合着課程改革的減量安排,社會須以務實但創新的方法去重塑全人發展的內涵,從而重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精神。從明確的定義重新出發,也不失為一個好起點。

劉鳴煒_青年智庫MWYO總監及創辦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