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22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港大古蹟與政界關係千絲萬縷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天宣布,把香港大學的馮平山樓、儀禮堂及梅堂列為法定古蹟。這三幢一級歷史建築的風格滿載英國早期殖民地色彩,不但甚具保育價值,背後亦與多位香港政界人物有深厚淵源。

三幢建築物中,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儀禮堂及梅堂前身是學生宿舍,在1969年與另一幢舊建築盧迦堂合組成明原堂(Old Halls),盧迦堂後來拆卸,儀禮堂及梅堂亦改變用途,惟港大仍保留其原有的窗戶和火爐。

正如港大建築學系教授龍炳頤昨天接受傳媒訪問時所言:「整個港大校園都見證着培育的學生服務社會,有歷史價值。」

今天不少政界名人,原來也於不同年代入住過昔日的明原堂,包括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其黨友單仲偕、公民黨郭家麒,以及因參與保衞釣魚台運動而不幸犧牲的陳毓祥等。而浸大前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吳清輝亦於此擔任過導師。

回首七十年代,明原堂在學生運動中扮演一定角色,被視為左派、即國粹派的大本營。

根據何俊仁在回憶錄《謙卑的奮鬥》中憶述,他1972年入住明原堂時,該宿舍與其他舉行「玩新生」的舍堂有別,其迎新活動主要是「認中關社」,即「歌功頌德介紹新中國」,他指吳清輝當明原堂導師時,思想左傾,對學生影響很大。

七十年代初內地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時的港大學生會便首次公開組團回國觀光,並獲內地方面招待,據說不少參與的團員都來自明原堂。

儘管明原堂如今再非宿舍,惟在那個火紅年代的種種學運事跡,將隨着儀禮堂和梅堂列入古蹟,永遠在歷史留下烙印,大家日後細味其紅磚花崗岩配以中式瓦頂的獨特建築風格時,不妨聯想它昔日與社會政治及學運的千絲萬縷關係,或有另一番感受。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