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26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大數據與計劃經濟

隨着世界愈來愈複雜、轉變得愈來愈迅速,計劃經濟的可行性本應比上世紀末蘇聯解體時更低。但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也賦予政府更強的統籌能力。企業家馬雲去年聲稱,大數據技術(big data)將令計劃經濟「在未來30年愈來愈大」。

大量資訊出現錯配

為分析這一觀點,我們有必要回顧到上世紀經濟學界關於計劃經濟問題的大辯論,並思考當時的論據在今天是否仍然使用。因篇幅所限,本文將省略一切政治因素的考慮(例如授權政府進行中央計劃,或會增加濫權和貪腐的風險),而那些因素多會進一步削弱計劃經濟的吸引力。

反對計劃經濟最廣為人知的論據出自海耶克(F. A. Hayek, 1899-1992)。在著名的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Economics and Knowledge兩篇文章中,他提出經濟運作所需的資訊,例如每個人的能力和喜好,是分布在不同人的腦袋之中,而非人所皆知。

在市場機制下,價格的作用就是對眾多資訊進行滙總和傳遞。例如當我看到食水價格上升,我毋須知道究竟是因為發生旱災,供應減少,還是因為一種新醫療技術要用大量食水,需求增加;總之我就會減少在一些較次要事情上的食水使用,實際效果是節約資源,留給更迫切需要的人。反觀在中央計劃下,政府難以取得計劃經濟所需的無數資訊,結果導致大量資訊錯配和浪費。

Mount和Reiter曾以博弈論證明,不存在任何有效率(Pareto optimal)的機制,使得每人須要知道和政府須要知道的資訊比市場機制更少。Jordan則證明,如果我們同時要求每人都有參加這個機制(而非獨善其身)的誘因,則除市場外任何機制的所需資訊都會更多。此外,Hammond更證明,任何有效率而又能使人們誠實提供資訊的計劃機制,其結果必定等同市場機制!

計劃經濟的新一代提倡者,應該是相信大數據可解決上述的資訊問題。然而,除了海耶克之外,另一位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也提出過反對計劃經濟的論點,而他對計劃經濟的批判比海耶克更加深刻,其效力亦更加恒久。

企業家精神難替代

身為整個經濟計算辯論(economic calculation debate)的發起人,米塞斯認為市場機制最獨特的元素不是價格,而是企業家精神。由於一件財貨的生產和消費並非同時發生,而世界瞬息萬變,故企業家必須嘗試預測未來的消費者喜好(經常預測錯誤的企業家會被淘汰),據此制訂生產計劃。不同企業家的計劃之間的張力則決定資源的價格。如果沒有資源價格,即使我們知道要生產什麼,也無從選擇生產方法。

米塞斯關於「企業家估價」(entrepreneurial appraisement)的論點,在他的一代是少有人想過的,就如由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主導的現代經濟學中,企業家精神也往往不被強調。那麼,大數據的出現,又能否取代企業家的角色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分拆為兩個問題:第一,這在邏輯上是否可行?第二,這在實際的運算能力上是否可行?有些論者認為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是」,也有人認為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我則認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短期是,長期否」,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否」。

就第一個問題,理論上,如果我們有大量觀察數據和超強運算能力,對一名企業家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有足夠了解,確是可以在新的情況下預測他會對資源作出什麼估價,從而模擬整個市場機制的運作。然而,隨着時間推移,我們不知在新情況下應考慮哪些企業家的估價,而且一些新出生的人會進入經濟,我們對他們作為消費者和企業家的行為模式缺乏統計,因而無法重施故伎。

人性遠比數據複雜

至於第二個問題,簡單來說,機器所能掌握的多是外在的「硬數據」,若要仔細拿捏人類複雜心理的「軟數據」,現時的運算能力還遠遠不足。許成鋼教授在第二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上的演講「為什麼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去建立計劃經濟是行不通的」,以及張維迎教授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能否支持計劃經濟?」研討會上的演講,都詳細剖析了「硬數據/硬知識」和「軟數據/軟知識」的分別,讀者可於網上查閱。

再者,中央計劃一旦增加,人們意識到其行為模式會被統計,或會故意做出不同的行為給政府看,企圖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影響日後的政策。例如一個人可以裝作非常需要一樣東西,促使政府分配更多那樣東西給他。如何設計既能收集數據,又不會扭曲行為誘因的機制,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最後我想以最大的努力強調一點:「計劃經濟」作為與「市場經濟」相對的名詞,是有一定誤導性的,因為「市場」與「計劃」並非相反。事實上,正如海耶克所說:「從來無人質疑應否有計劃。有爭議的是:計劃應由中央權威為整個經濟作出,抑或由各人分別作出。」

市場中每個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消費計劃,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生產計劃,而朝令夕改的政府政策,恰恰是打亂人們嘗試互相協調的計劃。

盧安迪_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自由的國度──普林斯頓尖子看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