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9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請相信港人智慧

幾個禮拜以來,每當想起前特首曾蔭權先生鋃鐺入獄,我都會黯然神傷。曾特首為香港誠誠懇懇地服務超過40年,任何事情都無法抹殺他的貢獻。當我於中學時期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數理比賽,曾特首也有關心,為了鼓勵我這個初生之犢,更在特首辦Facebook發帖,說我「令人佩服」,我雖受之有愧,但必銘記於心。如果他能讀到這篇文章,我想跟他說:曾特首,撐住啊!

今次呈上法庭的多封求情信,提到曾特首工作的種種往事,甚至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當中不少均令我動容。

第一件事是2011年的「剛果案」。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在求情信憶述,該案涉及主權國家「絕對豁免權」爭議,政府在原訟庭和上訴庭接連敗訴;由於案件涉及國家利益,或會影響中國與非洲友邦的政經關係,所以外交部非常關注,北京更可能於終審法院開審前進行「人大釋法」,此舉勢將損害香港司法獨立。

面對龐大的政治壓力,甚至緊張得胃酸倒流,曾特首仍謹守一向遵從律政司意見的原則,力勸北京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留待終審法院自行提請「人大釋法」;結果港府亦最終勝訴,化解了一場嚴峻的憲制危機,成功維護了香港的法治。

曾蔭權功不可沒

第二件事是2010年政改之役。黃仁龍與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求情信透露,曾特首為了爭取中央接納民主黨的超級區議會方案,即使明知會影響中央政府對他的信任,並為其地位帶來危機,仍義無反顧地上書北京痛陳利害。

政圈早已盛傳,當時曾特首向中央表示,如果政改再度觸礁,便是他任內第二次推動政改失敗,必須問責下台。甚至有傳他和時任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準備雙雙辭職。在曾特首大力斡旋和擔保下,中央最終接納方案,造就香港回歸後首次通過政改。

第三件事是2010年菲律賓人質事件。時任特首辦主任的譚志源在求情信透露,曾特首得悉事件後傷心激動,冒着被奚落的風險,堅持立刻致電菲律賓總統。當年已經披露,曾特首屢次致電均不獲接聽,他仍鍥而不捨,要求菲方妥善處理事件,此舉亦鞏固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處理涉外事務的國際地位。

香港規矩不容動搖

近年,不少港人都有覺得香港自主空間收窄的無力感,但曾特首的幾個故事提醒我們,這並非一個不能阻擋和逆轉的趨勢。只要有一位敢於跟北京和國際社會不卑不亢地溝通、有理有節地為港人爭取權益的特首,是完全有可能與各方達成合理的共識,貫徹「一國兩制」的初衷。對於香港的內部事務,香港的制度是絕對有能力處理,實在毋須其他方面越俎代庖。

曾特首對香港制度的信任,其實是源於他對香港人的信任。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求情信提到,她在一次晚宴碰到已卸任特首的曾先生,他在餐牌寫上「Have faith in the people of Hong Kong」作為忠告。我想起曾特首在今次陪審團判刑前也說道:「我係會信香港人,我成日都信。」可見這不但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牢不可破的信念。

雖然只是出自一位失意落魄的前特首之口,但跟今天一些凡事向北望的論調相比,「我信香港人」這句話聽在耳中,實有久旱逢甘露之感。曾特首的口才或許有點笨拙,但他最少不會妄自菲薄地貶低香港;他的施政或許被猛烈批評,但他最少會跟各界港人保持交流;他或許不是一個光芒四射的領袖,但他最少是一個以香港為本位的特首。

可惜,從政者對香港人的信任,近年有逐漸流失的跡象。在西九故宮館事件中,林鄭月娥為免中央等有關方面尷尬,不但不為建館的決定作公眾諮詢,更為保密工作「滴水不漏」而自鳴得意。既然她都認為建館是一件無甚爭議的好事,真金不怕洪爐火,又何須害怕諮詢?正是因為林太對香港人的智慧缺乏信心,以由上而下的長官心態「主動有為」,結果好事也變成醜聞。

這種脫離人民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建制,也出現在泛民當中。一些民主派的選舉委員會成員,至今仍不肯承諾投票予眾望所歸的候選人,以吸引建制游離票「加持」;部分泛民選委甚至聲稱多數港人是被迷惑蒙騙,才會支持曾俊華。其實,市民沒有被蒙騙,而是清楚地看到現時的燃眉之急,是要促使唯一既有機會勝出,又能扭轉強硬治港路線的人士當選。我衷心希望,這些泛民選委能夠浪子回頭,信任香港人的判斷,投下可能決定乾坤的一票。

「一國兩制」成敗一念間

最後,我在此懇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男人大丈夫,放開懷抱,尊重香港民意的選擇。過去百多年,香港的整體社會一向具備自我調節能力,懂得從極端走回中間,從撕裂重建和諧。到了今天這個歷史的十字路口,港人正在運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使「一國兩制」重回正軌。如果對這個自我調節的過程橫加阻撓,出現一位不能服眾的特首,只會引起港人更大的反彈,然後令中央對香港更不放心,加深惡性循環。

現在可能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最後機會,我深願中央政府和香港各界可以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就如曾特首在卸任前夕發表的《香港家書》所言:「風雨過後,總有溫暖陽光,香港,就是這樣走過來!」

盧安迪_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