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科大工學院院長羅康錦講搶人才經驗

潘天惠| 訪談錄

2023年5月15日

教育要培養人,必先要了解人,法國電影《歌聲伴我心》(Les Choristes, 2004)有句話:「每一顆心都須要愛,須要溫柔,須要寬容,須要理解。」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羅康錦,讀土木工程出身,求學時期已心繫社會,埋下日後由美國回流春風化雨的種子。「大學教育不僅寫論文,最重要栽培下一代。」他感慨萬千說:「像當年小學老師從無叫我讀書,但你自然被感染,發憤圖強。」早在1996年加入科大的他,還分享昔日搶人才經驗。

羅康錦來自一個大家庭,家中排行第六,小時候曾經無心向學,小學三年級考試全部「肥佬」,直至五六年級遇上改變一生的班主任。「我讀紅磡街坊會小學(已殺校),陳老師除了英文之外,一人包辦全部科目,如父母一樣關心我。」因為愛,羅康錦成績突飛猛進,五年班躋身三甲,六年級考第一。「她從來沒有叫我讀書,但她做了很多事情後,你自然會畀心機去讀。」

「她像我的長輩親戚,認識我全家人,這種師生關係今日不可能再有。」羅康錦帶着感恩之情憶述往事:「過往每年我也會探望陳老師幾次,但她最近已經離世,活到101歲。」

一代人影響另一代人,羅康錦在生命中遇上3位良師,終身受益。「中四的物理科湯老師,講書令同學着迷,吸引我後來選擇讀物理;中三教英文的英國老師,他為自己改了中文名,上堂時氣氛輕鬆,令我們不會怕英文。」

羅康錦中學階段曾到工廠做暑期工,朝八晚八,此後更用心埋頭苦讀,最後順利考入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他笑言:「不過,我在大學花了許多時間搞活動、學生會,探訪難民、木屋區、艇戶,開闊眼界,了解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當時他留長髮、穿喇叭褲,形象有點叛逆搖滾味,身邊最好的朋友並非來自土木工程系,而是社會科學系。

「八十年代,香港社會經歷巨變,雖然搞活動會影響成績,但回想起來,我從中學到如何建立團隊,推動大家向同一目標出發,對個人成長舉足輕重。」以前大學生有所謂「四仔主義」,即「屋仔、車仔、老婆仔、BB仔」,目標相對簡單,羅康錦直言昔日負笈美國,也沒想過有一天會回流。

「出發前同父母講,兩三年後回來,可是在美國感受到追求知識的魅力,便一直讀下去。」他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土木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國家實驗室工作,職責與軍事相關。

一年後羅康錦轉到加州大學任職,接觸到當時全球最尖端的技術。「第一代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出來,時速可達70公里,我負責這範疇。」

創校初期困難重重

羅康錦在美國邂逅太太,當時剛剛結婚,本已計劃落地生根。「在美國打工好悠閒,返7點半,放4點半,之後例必與太太散步,日日如是,有點似退休生活,那時候就想,人生流流長,難道未來幾十年就如此過?」適逢科大於1991年創校後,四出搶人才,海外港人當然是首批招攬目標。

「1994年,Wilson Tang(鄧漢忠)要建立團隊,專程飛來加州找我,開頭我拒絕了,畢竟親友全部已定居美國,實在找不到理由回香港。」頓一頓,他再說:「豈料,幾個月後他又飛來一次,說『返嚟睇吓冇壞』,碰上同年11月父母慶祝金婚之喜在香港擺酒,我便回港一看究竟。」

在外漂泊十多年,加上後來老父病重,促使羅康錦回到香港。「Wilson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你在香港工作一年,等於在美國工作5年……可惜我還未回來,爸爸便去世了。」萬丈高樓從地起,他在1996年正式歸來,當時科大校園已見雛形,惟商學院等建築物尚未竣工,招攬人才之難,與今日不遑多讓。

「科大當時無名無氣,請教授固然是難事,而且沒排名,學生也不易找。」作為第一代科大人,羅康錦坦言同事間有種說不出的默契。「我們會珍惜每個研究生,逐個說服他們留低。到了今日,收生當然不是問題,可是我們同樣重視人才,正如九七回歸前,有人離開,也有人回來。」

「當年為何有人甘願冒險回流?因為科大領導層對教育和科研的熱情,超越了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營造愉快氛圍,讓大家預見前景,便會齊心創造未來。」他認同學界正面對人才流失的難題,吸引人才是重中之重,甫接手掌舵人之位便吩咐每個學系成立工作小組,每兩星期開會一次,集思廣益。

「過往每個學系自行招聘,現在是跨學系合作,有望產生協同效應。」他透露科大的目標全是響噹噹的大人物,部分已經水到渠成,惟正式簽約前未能公開名字。「例如有兩個美籍華人來科大看過後,已經決定留下,來港開拓新領域,也有去了英國的香港人夏天回流,還是覺得香港好!」

羅康錦表示工學院短期目標增聘超過60人,強調新增職位「是擴充,不是填補」,副校長本月中將前往北美、歐洲、澳洲、新加坡等地揀蟀。「同時,我們會在四大範疇包括綠色科技、量子科技、醫療科技和尖端製造業,與世界最佳大學逐項比較,了解有什麼空間可改進,將每件事愈做愈好。」

羅康錦多年來與學生打成一片。「年輕的時候遇到一個同學,像我一樣把太多時間放在學生會,結果科科不合格,要延遲畢業,心情沮喪,我跟他說,反正再讀半年,不如把握時間加一科副修,後來他還讀到博士,畢業後前往紐西蘭教書,如今成為知名教授。」

「不是每一個人都行直路,有時看上去有點迂迴,表面上輸了,實際上卻贏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能力,時間多少因人而異,羅康錦雙眼發亮地說:「大學教育不僅是寫論文,最重要培育下一代,認真面對生命,現在我正努力把他帶回科大,機會非常之高,哈哈!」

話音未落,他繼續說下去:「之前又一個學生,平日喪打機,打到連續幾堂缺席,我嘗試了解背後原因,原來他喜歡寫code,剛好我的團隊欠缺一個人,於是讓他來面試,起初只是兼職身份,後來他愈做愈起勁,現在已經成為我的團隊成員,能力很強。」

本地科研慢慢成形

然而,香港學生和家長的想法依然傳統,生涯規劃首選仍是醫生、律師,對創科產業尚有保留,羅康錦承認須要時間扭轉過來:「科大有1600間初創,相信科研潮流會慢慢成形。同時,我們不要只是着眼於香港,今日大灣區初創人工不低於香港,而且當地生活成本比較低,收入更加見使。」

羅康錦身兼城市與區域規劃碩士,主要研究智慧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發展,坦言本港要進一步升級的話,首先要解決數據流通不足的難題。「舉例說,政府想向巴士公司索取乘車數據,基本上不可能發生,一來港人重視私隱,二來商業機構有保護數據的原因,可是數據流通是發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

「香港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共交通系統,大有條件發展智慧交通,奈何歷屆政府不敢冒險,一定要等人試過,你才敢用,那麼你便落後於人。」對於三隧分流方案,羅康錦坦言多年前已經舉腳贊成,「利用收費解決塞車問題造福全港的九成人,塞車減少,可以買少一些巴士,同時紓緩到港鐵的擠迫,空氣也好了,多年前我已在報章撰文表示支持。」

 

羅康錦小檔案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城市與區域規劃碩士、交通理學碩士,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理學士、教育文憑

職銜: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興趣:打網球、品酒、看書

座右銘: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港大護理學院育嬰室搜索App負責人 駱月雲講餵哺母乳地點變化

下一篇首次跳到幕後執導短片 Tiger@MIRROR:以不同方式進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