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自認細膽 月巴氏開咪有緣

王嵐| 訪談錄

2024年10月23日

月巴氏(蔡蔚駿)自認一向細膽,偏偏跑過新聞做人物專訪,現在又被相中在大氣電波開咪做主持。「(以往)直頭渣!根本不懂怎樣和人溝通。」當時他認為做記者或許會練得大膽點,就硬着頭皮開始。

現今世代潮興當slasher(斜槓族),對月巴而言,每一個新嘗試,都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像我轉過好幾份工,有時若不是轉工,就不會結識到某人,然後那人與某機構有連繫,想起我便介紹給對方。畫漫畫和寫專欄,都是這樣開始的。」

「很感謝每個讓我嘗試的人。」不強求,但心存感激,或許這就是他不停跳出框框的最大原因。

「筆名是隨意改的,當時想起一個有型點的名字卻想不到,便把肥字拆開做月巴。」經常在文章自認「肥人」的月巴道。他曾經起的筆名包括:小兵、如月、小蔚、肥駿……

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歷史,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傳媒。月巴笑指其實自己到處投履歷,單純因為報館首先取錄他,便決定去上班,沒有太多考慮,眨眼逾20年,如今回望,旁人眼中自然有種宿命之感。「我什麼工作都寄(信應徵),電視台編劇、報紙編輯、雜誌記者。」細問下發現都與文字、創作相關,原來偏好早藏在起跑線。

記者做訪問,需要面對面與陌生人接觸、交談,甚至挖掘對方內心,選擇了做記者的月巴卻指自己細膽,不太懂說話。當時的他認為做記者或許可以練得大膽一點,硬着頭皮開始,經歷過整份稿被編輯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要重寫的階段。

現已「晉升」為專欄作家的他,文章當然不會再被編輯「大執」,只會不時被問:「怎樣可以寫得好?」記者追問他何謂一篇好的訪問?「我覺得就是看問的人、寫的人知不知道重點在哪,以及怎樣和受訪者溝通。」

語畢他又補一句:「其實我沒有經過新聞訓練,即港聞那種,一直以來都是副刊、文化類。」月巴坦言,副刊文章是新聞中唯一可以具有個人寫作風格,初入行時經常找別人寫的訪問或報道來看,感覺寫得好的就記下來學習。

夢想畫畫寫小說

「我小時候想做漫畫家,中五會考美術只得F,那個打擊有點『行人止步』的感覺,便沒繼續以漫畫為目標去發展。」做不了宮崎駿麥家碧,大不了做小說家。中學時除畫畫外,他更熱愛科幻叢書,很早已開始創作。「寫小說是中二開始的,當時很沉迷衛斯理,看了一定數量之後,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寫。」那篇處女作寫了七十多頁原稿紙,卻未有結局。

「愈寫愈發現寫不下去,那一刻才驚覺寫故事原來這麼難。」他嘆口氣說。

不是構思好再下筆?

「當時有一股慾望很想寫,開了個頭,卻無辦法經營下去,更沒法圓滿地收尾。」

少年時期落空的夢想,通通在成年後變真。曾經美術不及格又如何,如今在報章和雜誌都有插圖專欄;處女作未完成不打緊,轉個方向從電影評論切入更得心應手。至今,月巴氏出版的電影相關著作,超過5本。

「其實一開始別人找我寫一些文化相關文章,決定寫舊戲後,我心想,那些經典大作早有千千萬萬人寫過,什麼觀點角度都有,再寫欠新意,亦不值得看。不如寫那些大家口中的『爛片』好了!例如《化骨龍與千年蟲》(1999,張家輝主演)。」

果然殺出一條血路,他寫得開心,讀者也覺得過癮新鮮。

連維基網頁都給了他影評人的稱號,月巴卻總是在個人社交專頁強調自己並非影迷,看電影是為應付工作,訪問時一再重申:「我喜歡看的是動作片,或者恐怖核突戲。」

「我想這多多少少是歷史系的訓練,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那個演員或藝人資歷不深,譬如只演了10年,但在那10年內,由最初至最近的演繹,一定可以看得到其蛻變。」

歷史眼光看人物

他看待人物慣性地攤開整個歷程去看,那個人的成長、發展、轉變,一環扣着一環,才有了這一刻的面貌。不論寫訪問或人物介紹,他都從歷史中找尋他最感興趣的重點。

「曾聽過一個論點,我十分認同:如果一篇文有很多個重點,那即是沒有重點,重點只有一個就夠。」月巴做編輯的日子比做記者長,看文章也比寫訪問稿多;在他看來,一篇訪問好看不在於對方的資料有多豐富,而是那個人的「重點」有多精采。「這個『重點』可以是你的個人理解,沒關係的,這個沒有對錯。」

現職電台主持的月巴,笑言這份工同樣源自偶然機會。「之前他們想找人當『晴朗』(《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替工,某位朋友提起我,忽然節目監製German就來找我,這樣開始了第一次。」

自稱膽小不擅溝通,卻毅然開咪做節目,是因為性格改變了嗎?已經不再害怕?

「當然驚呀!我還是不精於說話,又有懶音,可是別人給了機會,是一種賞識,我不想辜負。」明明在網上已有不少支持者,出書也辦過數次發布會、簽書會,面對看不見的聽眾難道不是更駕輕就熟?

「嘩!完全不同!出書見的都是已經認識你,甚至欣賞你的人,基本上我說什麼都支持,而且他們不會期望你表演一場棟篤笑嘛。開咪就不一樣了。」

一來《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節目早已是金漆招牌,二來主持人例如林海峰、阮子健、盧覓雪,以及一些嘉賓主持谷德昭、蘭茜、黃志淙……位位都是資深電台主持兼有大量擁躉,作為新手上場的他壓力不言而喻。

「節目分為四節,我仍記得在第一節介紹完自己之後,幾乎沒有再開過聲!」月巴說起昔日情景還是滿臉慚愧:「自己本身並非懂得插嘴的人,他們當然很有默契,加上節目有其流程,我不說話,其他人自然馬上接口,變成我更加開不了口。」

磨練3年掌握節奏

難得節目後來繼續找他合作,月巴心想,別人願意再給機會,自己更加要努力。「無論是事前準備,抑或想些方法令臨場表現更好,總之什麼都試。」

歷經3年磨練,雖然未至完美,但已經掌握節奏,什麼時候開口接話,漸漸了然於心。「說真的,他們時常幫我。」

月巴到底謙虛,事實上早在4年前已晉身電台主持行列,在另一節目《903格》擔當嘉賓主持,以影評人身份與聽眾分享對電影、戲劇的看法。「那有點不同,相對容易一些,因為預先知道討論什麼,可提早準備,主題亦是自己熟悉的範疇。」

訪問當天不用開咪的他還是要上班,在商台附近一家老派港式西餐廳邊吃下午茶邊聊,中途侍應送上生日甜品,氣氛一下子溫馨起來,月巴笑得尷尬,看來新晉DJ早擁有自己的支持者了。

 

月巴氏小檔案

真名:蔡蔚駿

年齡:49歲

出生地點:香港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碩士

 

撰文:王嵐

sarahwang@hkej.com

上一篇飛越「瘋」藝展 楊秀卓

下一篇出書20本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