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姐」馮素波以78歲高齡晉身網紅行列,2月初憑ViuTV劇集《繩角》裏的嫲嫲角色,奪得「第七屆觀眾在民間電視大獎2022」民選最佳女配角,其個人IG追隨者有3.3萬人,在fb和IG專頁久不久就以「波姐有話兒」為題,以精煉的文字分享人生大道理。
波姐最厲害的是記性好,在YouTube頻道「粵語長片台」長達140分鐘的訪問中,親自將她和父親馮峰共同走過的跌宕人生重溫一遍,有情景有對話,令觀眾猶如親歷其境。今次專訪主要講述她的歌唱生涯及香港夜總會歷史。
記者小時候已認得波姐。她在亞洲電視劇集《霍東閣》(1984)飾演霍東閣母親,苦口婆心的媽媽形象很深刻。39年後,記者提起陳年舊劇,她不消5秒已像ChatGPT般作答:「有兩句對白是我獨創,一句是『東閣,你點可以兜口兜面拒絕人?』」
想不到那位導演竟不懂何謂兜口兜面,問過很多人才確定波姐無講錯。另一句是她問飾演霍東閣的錢小豪何以深夜未眠?對方答:「我喺度諗緊嘢。」波姐爆肚:「咁你做咩諗嘢啊!」記者一聽笑到甩口罩,「導演話:『你做咩講粗口?』我話無啊,咪就係你做咩諗嘢啊。」
賺錢養家
波姐從來不講粗口,卻為港產片和互聯網留下經典對白。她1944年出生於廣州,1949年來港,小學畢業後回內地讀中學,曾在南國粵劇學院學藝,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回香港投靠父親。由此可見,波姐生於戰亂,經歷過動盪大時代,無怪乎早看透人生、名利。
「不要害怕做錯什麼,即使錯了,不必懊惱,人生就是對對錯錯,何況很多事,回過頭來,對錯已經無所謂了。」這是最近「波姐有話兒」的金句。她曾經在雜誌的個人專欄「峰波情未了」,將自己和爸爸(馮峰)的跌宕起伏與讀者分享,不論人與事都記得仔細。
波姐是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七公主」之首,奈何影壇發展並不如意,後來馮峰看她成年了,打本20000元給她進軍粵劇界,希望這個由姨太太所生的大女自力更生,並照顧同房4弟妹。波姐在夜總會當歌手的歲月由此展開,橫跨了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夜總會式微才收山,重返娛樂圈拍劇。
聽到夜總會,大家別「亂諗嘢」,那個年代夜總會分中式和日式,中式的白天是嘆中菜的地方、夜晚唱歌跳舞,老少咸宜;日式夜總會才兒童不宜。夜總會也像今天的紅磡體育館,很多歌星登台獻唱,比如陳百強也曾在位於尖沙咀的海城大酒樓夜總會表演。紅館1983年落成,翌年徐小鳳仍在海城開42場演唱會。
「當時較高級的夜總會,都是生意人去交誼的,喝喝酒、跳跳舞;周六日則全家落夜總會,細路哥也玩得開心。」波姐回憶說。當時高級夜總會有樂隊(big band)及合唱團(combo band),波姐、徐小鳳及靜婷等歌手跟樂隊表演,有快歌有慢歌,有英文歌有時代曲(國語歌)。波姐先後在瓊宮酒樓夜總會、Show Boat夜總會演出,其他著名的場地有帝國夜總會、皇都夜總會等。
「次一級的夜總會有得跳茶舞,都是飛仔、飛女去跳,當時這個叫法對他們沒有貶義,等於今天的富二代。個個打扮像貓王,開跑車、穿boots,梳靚個頭,讀的都是英文書院。正經學做生意的叫太子爺,穿西裝,比較老成,與頑皮的飛仔不同。」記者想起已故社交界名人周啟邦。
收入可觀
後來,波姐也去舞廳表演,比如海天歌廳、仙樂斯舞廳等。「舞小姐坐枱,老細(顧客)要買幾十個鐘,夠鐘埋單就出去吃飯。所以,那些小姐都很有錢,打扮得很貴氣,知道老細要帶她們見客人,談吐也很得體。因此,大班會因應客人要求,安排合適的舞小姐坐枱,比如酒量好的、英文好的或會說國語的。」
波姐表示當時紅大班(舞小姐領班)月入幾十萬元,上岸或上了年紀的舞小姐會轉做助手,月入也有六七萬元。「那個年代立心做小姐的,往往有清晰目標,做3年賺夠錢就離開,有的為供家人讀書,或買3層樓,一層給父母,一層給自己,一層收租。她們一般學歷低,有幾分姿色,才賺些快錢。」
鄭裕玲、鍾楚紅、張曼玉的《月亮星星太陽》(1988),或《火舞風雲》(1988)裏的悲慘劇情也常見。「以前那種社會環境,有很多苦惱愛情故事,有的供完男朋友讀書,結婚時發現新娘不是你!見得太多啦!不少人後來去澳門沉迷賭博,也是出於那樣的環境!」
據波姐說,在銷金窩裏也非只得負心漢。「以前做生意的人,很多都有愛心,覺得『哎啊!你那麼年輕,不如去讀書吧,我供你!』也有這樣的幸運兒,去外國讀完幾年書回來,就能自力養家活口。這些愛情故事也好,歡場故事也好,我們都看得太多了!」
波姐站在台上高歌,看着台下物慾橫流,她認為真實的情景和環境,電影都拍不出來。「大廳一小時分4 part,15分鐘為一part,一般是(每part)唱一快一慢兩首歌,但唱好久都不夠15分鐘,往往同一首歌唱好幾次。中廳就分22 part,透過追時間以增加小姐的收入(舞小姐每陪客人坐完一part即可得某個金額的錢,但要完成一part才可轉枱開始新的一part)。」於是,換歌過枱時儼然全場玩音樂椅游戲。
「小姐一坐下就插飛(即讓大班在枱上的杯插一張票,作為工作的統計,得到票愈多收入就愈多)有時一首歌未唱完就要停,然後看着台下一二百個小姐在攢動,大班們猶如穿花蝴蝶,全場跑忙插飛。我不知插飛給多少錢,我們最重要是別唱過鐘,讓小姐們好過枱。所以,每一個晚上時間都過得很快。」波姐認真地說。
波姐在夜總會、舞廳也很有名,與曉華(舞台劇演員劉雅麗的母親)、梅芬、麥韻、何佩君、杜麗莎父親等都很熟。最近,她還和當年的好姐妹們聚會,在IG上分享「600歲」大合照,網友則戲言她們是香港的女團始祖。
波姐雖然英文一般,但唱英文歌有板有眼,這全靠著名領班洛平(Lobing Samson)幫助,對方有「菲律賓簫王」之稱,那一代有很多菲律賓的音樂領班來港開創夜總會文化。「他經常說:『Alice,你不如轉唱英文歌啦!』於是,我就在夜總會學唱英文歌。」
波姐要努力記住所有英文歌詞。「我六十年代回港,曾在補習學校讀過一年英文,當時的老師是李馨游,她跟張清拍過粵語長片,後來去香港電台做監製。我沒參加會考,就是讀過一年英文,才應付到英文歌。」
波姐六十年代初登台時月薪約2000元,租一個700方呎的單位才500元,能獨力照顧弟妹有餘。弟妹們也很生性,弟弟馮國安是前總警司,馮吉隆是電視台高層,馮克安曾是武術指導。
波姐如今最愛唱歌,過去10年開過多場演唱會,計劃今年再登舞台。「曾有年輕人來信,直言我的演唱會讓他們重新認識父母,有人說從不知道父母會跳舞和拖手仔。」她笑說。誠然,老人家聽到年輕時的音樂,一樣可變成舞技非凡的「貓王」,高呼「今天不回家」。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