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記者能否為活動人士?

穆勒(Jan-Werner Mueller)|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4月26日

記者是否應當明確說出或寫下他們的想法?最近發生的爭議,使有關記者職業道德和民主政治作用的老問題,變得更加迫切。

一場正在進行的誹謗訴訟,暴露了霍士新聞(Fox News)主播是如何向觀眾謊稱,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遭到「竊取」,及其如何頻繁地製造謊言。英國廣播公司(BBC)因前足球前鋒連尼加(Gary Lineker)在Twitter發文,批評英國政府的難民政策,而暫停了他的職務,據稱,連尼加的做法違反了該公司一直以來所致力維護的公正。世界各地的記者都在爭論,明確自己的政治立場,是否會跨越某條危險的紅線,進入了激進主義。

但「記者」和「活動人士」之間的傳統界限並不明確,因為記者所扮演的角色,從來就並非被動等待。當獨裁者借助攻擊「媒體」(或將所有批評報道稱為「假新聞」)來鞏固其權力之際,那些拒絕譴責這種行為的人,實際上是在縱容日益嚴重的威權主義。他們的沉默一點也不中立。

就像許多媒體評論家所明確指出的,機械式重現政治爭端「雙方」觀點的傳統做法,往往會扭曲現實。因此,月刊《大西洋》The Atlantic)2014年一篇標題文章曾提出警告,「誠然,兩極分化具有非對稱性——而保守派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自那以後,共和黨就實現了完全的特朗普化,而且轉而反對民主本身。以犧牲真相為代價所製造的傳統新聞客觀表像,恰好是將原本不對稱的局勢描述為對稱。

按照媒體評論家羅森(Jay Rosen)的說法,驅動這種「兩面派」做法的,與其說是追求客觀的職業道德,倒不如說是記者為避免「黨派偏見」指控,所預先付出的努力。雖然以完美中立的表像為掩護,但這種做法更多是出於「尋求庇護」而非「尋求真相」的動機。

相反,如果某記者自封為民主「抵抗」運動的一員,就有可能因上述的抵抗轉化為一些議題中的特定立場,如失業救濟的適當規模等議題,而喪失信譽,畢竟,這些問題雖然重要,但很難成為民主的核心問題。由於民主國家自始至終需要面對一系列合法分歧,因此,帶着目的撰寫的每篇報道——無論該目的是進步抑或保守——所導致的,都不僅限於報道立場傾斜。這其中還隱含對其他居民的蔑視,顯然不能相信他們自己作出判斷的能力。外界對公眾的「媒體信任度」下降的確不乏抱怨,但這種關係反過來也同樣成立。

與其將矛盾的內容定義為「新聞相對激進主義」,倒不如將報道和宣傳(有別於所有問題常規評論者所提供的「有觀點的新聞」)設定為更加有用的分別。兩種做法均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並要求受眾保持開放的心態。記者主要專注於提供資訊,而宣傳者則主要致力於改革觀點;但上述目標並不一定要阻止他們從事調查工作——恰好相反,這恰好是調查工作的力量所在。

宣傳行為的批評者斥責其替代了忠實、不偏不倚的事實報道。但一位優秀的宣傳者理所應當會追求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所謂的「最好的真相版本」。威爾斯(Ida B. Wells)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嚴肅報道美國南方的私刑問題。謹慎、準確的報道是她宣傳的基礎,而不是某種相反的東西。

宣傳與報道的區別在於,其通過構建起追隨者群體而超越了簡單的陳述事實。保持對某項事業的持續溝通,從來都是創造和動員支援的最佳方式。只要過程公開透明,就無須與職業道德發生衝突。

霍士新聞醜聞的癥結,並不在於它表現出霍士公開的黨派色彩;而是因為該網絡的「明星」和監製明知「竊取」選舉結果的說法是虛假的,卻仍選擇大力宣傳。評分和利潤高於事實。這種人為確定的優先順序,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得到了體現:雖然霍士的螢幕人物叫囂「自由」和「開放經濟」,但其辦公室卻依然關閉,員工也被要求居家辦公。

專業新聞機構(該類別顯然不包括霍士)既可以有記者,也可以有宣傳人士。重要的是,新聞機構受眾可以評估其宗旨——它如何進行編輯選擇,以及如何賺錢。如果媒體機構擁有認真關注受眾問題的公眾編輯以提高其可信度,就很容易滿足上述標準。

可以肯定,正如哈佛大學諾里斯(Pippa Norris)所指出的那樣,信任本身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信任網絡庸醫和疫情否定者,而且,有些人仍因為特朗普和博爾索納羅認可「伊維菌素」(Ivermectin)是一種「療法」,而尋求顯然不合適的藥物。民主國家需要民眾對其抱有諾里斯所謂懷疑的信任,這種信任的基礎是機構的能力和誠信,而不是因憤世嫉俗而拒絕相信或輕信。

通過接觸受眾,並在宣傳和報道方面保持透明,媒體機構可以通過證明其自身可信度,來增加信任。記者和宣傳人士——以及像連尼加這樣的專欄作家和自由職業者——必須要保持客觀,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努力做到準確。但支持一項事業並為此構建群體,絕不等同於「偏見」。更有甚者,當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保護遭到獨裁者的無情攻擊時,公正的美德也可能成為一種罪行。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主權融資的靜默革命

下一篇為自然取向型碳市場辯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