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在新世界中的世界銀行

Wempi Saputra、Erivaldo Alfredo Gomes、Abdoul Salam Bello|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5月2日

世界銀行集團(WBG)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會議,於今年4月10日在華盛頓拉開帷幕,此次會議為人們反思世銀正在出現的變局,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隨着長期和新興發展挑戰不斷湧現,世銀需要推行促使其提供更多更具野心解決方案的自我改革。

過去半個世紀,世界銀行集團已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協助數億人擺脫了貧困。但在經歷5年的緩慢發展後,全球進展在2020年陷入停滯,同時,新冠疫情則將7000億人推入極端貧困。如果不加以控制,截止2030年,氣候變化可能促使致貧人口再增加1.32億人。據世界銀行集團估計,截止2030年,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即每天不到2.15美元)將增加到6億,此外,還有超過30億人將依靠每天不到6.85美元生活。

世界銀行集團調動資金應對上述全球挑戰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但世銀必須確保,其雄心、戰略和融資機制與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和現實相吻合。儘管我們對世銀在內部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進展感到欣慰,但在今年10月年會召開之前,最少還有四大領域需要推進更多工作。

首先,世界銀行必須重申其促進可持續、具包容性且有韌性的經濟增長的承諾。促增長仍然是創造高質素就業職位和機遇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世銀實現消除極端貧困和促進共同繁榮等雙重目標的最優選擇。但正如世界銀行自身研究所發現,「最近30年來,推動進步和繁榮的幾乎所有經濟力量,都在逐步退潮。」隨着全球增長放緩,世界銀行集團現在估計,國際社會不太可能實現截止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

解決造成貧困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根源問題,需要採取全新手段和工作方法,還需要提升員工能力,並制定能促使世銀在創造健康商業環境和釋放私人投資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的目標。這需要我們不像過去那樣規避風險,同時,改善與世銀集團的私人領域分支的協調。這還意味,在制定和選擇未來數十年應對全球挑戰所需遵循的標準時,要認真聽取全球南方國家的關切和需求。

其次,世界銀行集團必須確保,低收入國家能在制定發展議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由國家所驅動的參與,是世銀集團營運模式的一個關鍵原則:即由借款政府在協調和監控本國投資組合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上述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有助確保世銀的借款國戰略與各國的優先發展目標保持一致,並由此獲得長期維持投資所需要的政治支持。

目前正在考慮的一項提案是,為各國投資全球公共產品創造更強勁的動力,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儘管這是一個積極的步驟,但世銀必須避免通過將過度或繁重的條件強加給借款國,損害各國的政策「自主度」。此外,世銀還必須確保,旨在鼓勵此類投資的優惠貸款或贈款,不會導致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間借款成本的攀升,或被迫作出取捨。上述款項同樣不應以犧牲官方發展援助(ODA)為代價。如果目標是促進有利於國際社會的投資,那麼相關成本應當由國際社會,尤其是發達經濟體來承當。

第三,世銀集團股東必須採取進一步舉措,以提升該銀行的財務能力,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此,股東國政府和其他合作夥伴,必須履行其現有承諾,如發展中國家曾承諾每年為氣候緩解及適應工作,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援、私人領域曾承諾為氣候行動籌集1萬億美元,以及七國集團(G7)曾承諾籌集6000億美元投資於全球基礎設施建設。

但還需要採取更多舉措。例如,早期的估測資料顯示,調整世界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架構,可能需要在未來10年內提供500億至2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儘管有些金融創新已經顯示出前景,但考慮其可能造成的整體效果至關重要。例如,在客戶面臨歷史性高利率及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之際,籌集混合資本可能會導致銀行的借貸成本增加。

增資或許是利用可用資源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股東大力支持的最明顯跡象。但與此同時,必須徹底改革世銀的成本穿透模式,允許低息、長期債務工具發揮更大的作用,並進而確保各國能夠在不必招致不可持續債務的情況下,成功解決發展困擾。未來幾年內,各國對更雄心勃勃的官方發展援助補充計劃的需求,必須得到滿足。

最後,如果沒有清潔、廉價及可靠的能源供應,以及面向製造業和運輸業的排放投資,減貧將成為一項艱巨(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坐視氣候工作掩蓋世界銀行涉及面更廣的目標,將是一種極其嚴重的不公正——而且,或許也不是最有效的策略。例如,假設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在內)的電力消費量,在一夜間增長到3倍,並依賴天然氣來滿足上述新增需求,那麼,僅會增加0.6%的全球碳排放量。

企圖同時解決貧困和氣候變化問題,可能會導致某些政府作出代價高昂且適得其反的決策。相反,更加高效,而且公平的是,世界銀行集團股東應在專注減少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排放,以及協助弱勢群體及國家建設氣候抵禦能力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

全球南北各國面臨一個重振多邊開發銀行體系的歷史性機遇。在世界銀行創新和進步傳統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是推進建設可持續、更具韌性及包容性世界目標的最佳方式。

 

作者觀點僅代表其自身,並不一定反映世界銀行集團或其成員國的見解。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在危機世代重新思考發展

下一篇避免流行病再臨要採取哪些措施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