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美國對華戰略的演變

奈伊(Joseph S. Nye, Jr.)| Project-Syndicate

2022年11月17日

在其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認識到,俄羅斯和中國各自帶來不同的挑戰。俄羅斯「[以]其殘酷的侵略戰爭……對自由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直接威脅」,而中國是美國唯一的競爭對手,「既具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愈來愈具有推動這一目標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因此,五角大樓將中國稱為對它的「步步進逼的挑戰」(pacing challenge)。

現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利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鞏固了他的權力,推動他的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目標,我們值得回顧一下美國對華戰略的演變。一些批評者認為,今天的情況證明前總統克林頓和小布殊推行的接觸戰略過於天真,包括准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是,說二十年對華態度過於樂觀有之,天真則未必。

冷戰結束後,美國、日本和中國是東亞的3個主要大國,基本的現實主義顯示,美國應該恢復與日本的聯盟,而不是將其視為二戰後時代的過時遺物。早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克林頓政府就重申了美日同盟,這一關係仍然是拜登戰略的基石。

克林頓和小布殊意識到,冷戰式地遏制中國是不可能的,因為其他國家被巨大的中國市場所吸引,不會加入其中。因此,美國轉而尋求創造一個環境,讓中國的崛起力量也能重塑其行為。延續克林頓的政策,小布殊政府試圖通過扮演時任副國務卿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所說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來哄騙中國為全球公共產品和機構作出貢獻。該政策是「參與,但對沖」。用接觸來加強實力平衡的政策,顯然不能保證中國的友誼,但它確實保持了除完全敵對之外的可能情況。

接觸是一種失敗嗎?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認為是的,她認為中共「......過去70年的根本利益和其對美國既利用又敵對的基本心態並沒有改變。相比之下,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的兩個政黨和美國政府,總是對中共政權抱有不切實際的良好願望,熱切地希望[它]能變得更加自由,甚至民主,成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

蔡霞有資格評判一項始於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的政策。但是,一些將接觸描述為天真的人,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對沖」或保險政策為首,而且美日聯盟今天仍然很強大。

當然,也有一些天真的因素,如克林頓曾著名地預測,中國控制互聯網的努力會失敗。他認為這項任務就像「把果凍釘在牆上」,但我們現在知道,中國的「防火長城」運行得很好。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清楚,小布殊和奧巴馬政府應該採取更多措施,懲罰中國不遵守世貿組織的精神和規則。

無論如何,習近平時代使之前的期望落空,即快速的經濟增長會產生更大的自由化乃至民主化。有一段時間,中國允許更大的旅遊自由、更多的外國關係、出版物中更廣泛的觀點,以及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包括一些致力於人權的組織。但所有這些現在都被限制了。

接觸的基本假設是錯誤的嗎?在上任之前,負責拜登政府新戰略的兩位主要官員寫道:「接觸的基本錯誤是假定它能給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和外交政策帶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的結論是,一個更現實的目標是尋求「在有利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條件下,建立一個清晰的共存穩定狀態」。

總的來說,拜登團隊關於無法迫使中國出現根本性變化的看法是正確的。在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國仍在朝着更加開放、溫和和多元的方向發展。《經濟學人》指出:「當習近平先生在2012年接任時,中國正在快速變化。」中產階級正在增長,民營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公民正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聯繫。一個不同的領導人可能會將這些視為機會。習近平先生只看到了威脅。」

即使習近平是列寧主義政黨制度的可預見產物,仍然存在一個關於時機的問題。現代化理論——以及韓國和台灣的現實經驗——顯示,當人均收入接近1萬美元時,便會出現中產階級,與之前的貧困農民社會相比,專制制度變得更難維持。但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馬克思認為這需要時間,而列寧沒有耐心,他認為歷史發展可以通過先鋒隊對社會的控制來加速。儘管習近平談及馬克思列寧主義,但在今天的中國,顯然是列寧壓倒了馬克思。

接觸戰略的錯誤在於,期望在二十年內出現有意義的變化,而不是半個世紀或更長時間嗎?值得一提的是,就中共幾代領導而言,習近平只是第五代。正如中國問題專家謝爾(Orville Schell)所言,「假設中國公民只滿足於獲得財富和權力,而不會去想其他社會通常認為是做人根本的那些生活方面,那是自以為是的。」

不幸的是,政策制定者總是處於時間壓力之下,必須為此時此刻制定戰略目標。拜登已經恰當地做到這一點。未來幾年的問題是,他能否在實施其政策時,不排除未來出現更多良性情景的可能性,即使認識到這些情況是遙遠的。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發展中國家如何能實現淨零排放

下一篇殺蟲劑雙重標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