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31日舉行的月度會議上,美國聯儲局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對利率維持了堅定立場。「委員會判斷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的風險,正趨向更佳平衡狀態」,該委員會在媒體新聞稿中解釋說,但「經濟前景不明朗,委員會仍高度關注通脹風險」,因此「委員會認為在對通脹率持續向2%邁進懷有更大信心之前,不宜縮小目標區間」。
我必須承認,這一聲明讓我有些吃驚,尤其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厘的部分。畢竟美國宏觀經濟已經在以一個可持續航行速度向前發展。它處於平衡狀態,失業率為3.7%,意味「充分就業」。過去6個月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顯示,通脹正朝着聯儲局的設定目標穩步下降。
此外,我不認為當前存在任何可以當即將需求強化至足以推動通脹的程度,或是有能力將經濟推向衰退的重大私人領域力量。其他人也不這麼認為。
誠然,一些評論家仍然擔心,貝弗里奇曲線(Beveridge curve)(反映職位空缺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略微上揚的狀態顯示,工資通脹壓力有可能不斷增大。但若抱有這樣的擔憂,便必須假定數碼時代的職位空缺資訊,與過去的意義相同。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僱主必須花錢刊登招聘廣告,之後對應徵者進行面試,而如今企業可以免費發布職位空缺,並輕鬆拒絕應徵者。同時由於求職申請通常是大規模發送,今天的拒絕並不構成一個妨礙公司與員工未來配對的負面訊號。
在這些變化之下,倘若當前的貝弗里奇就業與空缺關係,與以往的周期有任何相似之處,都會是令人驚訝的。那些試圖以貝弗里奇曲線估計的斜度進行預測的人,將大錯特錯。
可能還有一些評論家擔心(排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工資上漲,會危及宏觀經濟的穩定。但正如毛利不可能永遠擴大一樣,勞動在收入中所佔的份額,也不可能永遠下降。在過去一代人的時間裏,資本佔總收入的份額一直在以犧牲勞動為代價上升,現在我們應該期待另一個方向的轉變,尤其是在一些提升資本議價能力的因素已經消退的情況下。
此外我們還必須考慮生產率的增長,因為它可以抵消工資增長帶來的通脹效應。一個處於高壓狀態的充分就業經濟,往往會催生更高的生產率增長,因為企業會發現與其在一個較淺的潛在僱員池中撈人,培訓現有員工並投資提升其生產率,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項。這個效應體現在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最新報告上,報告指出2023年第四季非農企業的年化生產率提升了3.2%,按年增長了2.7%。
因此無論是貝弗里奇曲線,還是實際工資增長,都無法為通脹可能反彈的預測提供可靠依據。不過,主導聯儲局思維的還是零下限:它隨時可以加息,但不能將利率降至零以下。這種不對稱狀況因而給貨幣政策施加了一個戰略性限制。聯儲局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就是,不得不將其政策利率降至零。
但在權衡這種風險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一個假設,即在當前這麼一個平衡、中性的經濟中,貨幣政策也應該是中性的。這意味要將利率設定在長期中性水平上,也就是貨幣政策既不具有刺激性也不具有限制性的模糊神秘變數r*。
我嚴重懷疑有幾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會相信當前的r*與5.25至5.5厘之間的政策利率相對應。如果我是對的,這意味大多數委員都認知當前政策並非中性的,而是具限制性的。然而最新的公告傳遞了一個強烈的訊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並不急於讓政策利率與假定的中性利率r*值保持一致。
這讓我感到擔憂,也應該讓所有人感到擔憂。對於當前的通脹壓力、r*以及未來供需衝擊的可能分布,究竟是什麼思想致使我們如此不情願將政策利率調回中性水平?當一艘船的船頭已經指向目的地時,它的舵柄應該是直直向前的,而不是向右靠。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