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2150萬人因洪水、乾旱、山火和風暴而被迫流離失所,而這一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急劇上升,預計到2050年將有多達12億人被迫離開家園。當前正在發生的氣候危機不僅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也是一場全球健康緊急狀況。
氣候流離失所對公共衛生構成了各類直接和間接威脅。由於護理服務中斷,受影響社區無法獲得醫生、醫院和藥房資源。氣候引發的遷移還加劇了貧困、過度擁擠和社會不穩。糧食生產往往受到嚴重影響,而不衛生的生活條件則助長了傳染病的傳播。
由於氣候危機有可能破壞全球為實現聯合國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發展中世界數億人的健康和福祉岌岌可危。高收入國家也未能倖免:僅在2022年美國就有320萬成年人因自然災害而流離失所或被疏散。
製藥企業必須在增強全球健康韌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對那些氣候流離失所危機最為嚴重的衝突地區來說它們的參與尤為重要,因為當地的救命藥品和疫苗往往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雖然製藥業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更可持續操作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努力遠遠不足以緩解與氣候相關的供應鏈中斷。這些弱點在2017年暴露無遺,當時颶風「瑪麗亞」摧毀了波多黎各的製藥行業,而美國有近10%的藥品都來自該地。
諾華和諾和諾德等一些製藥企業啟動了有針對性的計劃,援助因極端天氣事件而流離失所的人群,另一些企業則捐贈現金或物資以應對自然災害。隨着氣候和人道主義需求的增加,對這些捐贈的需求也隨之上升。成立於約旦的非專利藥品製造商Hikma,就分別在2020和2023年捐贈了400萬美元和490萬美元,主要用於滿足周邊地區的需求。
沒有一家企業制定了綜合性戰略以確保流離失所的社區能持續獲得健康產品。對此我們需要採取一種更加全面的手段。在持續的氣候流離失所危機中製藥企業應採取四管齊下的戰略來加強醫療保健系統。
首先,它們可以通過改造供應鏈來協助向偏遠地區的脆弱社區提供藥品,包括在運輸網路中建立冗餘能力,以及重新設計產品以使其在缺乏冷藏設備的炎熱氣候中更加穩定。此外,它們還應涵蓋強大的仿製藥品大規模分銷系統,因為這類藥物往往是控制疾病爆發的最有效工具。
其次,製藥企業必須針對氣候敏感性疾病去投資研發疫苗、診斷和治療方法。全球氣溫上升正在加速登革熱、瘧疾和寨卡等蚊媒疾病,以及霍亂和志賀氏菌屬等水傳播疾病的傳播,使流離失所的人群面臨更大風險。
然而儘管需要創新,但「2024年藥品可獲取性指數」——該指數對製藥企業為改善發展中國家基本藥物的可獲取性所做的努力進行了排名,顯示針對各類新興病原體和被忽視熱帶疾病的研發管道正在枯竭。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的是缺乏對新型抗生素的研究以應對不斷升級的抗菌藥耐藥性威脅,而極端天氣和惡劣的衛生條件又加劇了這一狀況。
第三,製藥企業應與關注氣候流離失所問題的人道主義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事實證明公私合作也能有效加強衛生抗衝擊能力。比如自2010年以來葛蘭素史克和輝瑞等領先疫苗製造商已向全球疫苗聯盟(Gavi)提供了數十億劑疫苗,為世界上一些資源最緊張國家的弱勢群體提供了保護。
最後,製藥企業必須加大努力減少其價值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相對傳統製造業來說製藥業對氣候的影響或許較少受到關注,但與汽車行業相比該行業每獲取100萬美元收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更多。
股東、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支援和參與至關重要。投資者尤其要鼓勵企業將其商業行為與全球健康和各項氣候目標相結合。這不僅是一個道德選擇,也可以帶來巨大的長期財務和聲譽收益。
氣候變遷不是一個遙遠或假想的威脅,而是一個正迅速升級的健康緊急狀況。製藥業在道義上有責任採取行動。為此企業必須提前行動起來,為那些身處氣候危機第一線的人們提供至關重要的救生治療。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5.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