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新聞業向科技巨頭反擊

Anya Schiffrin|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6月1日

兩年前,澳洲議會通過了《新聞媒體討價還價法》,強制要求Meta(Facebook)和Alphabet(谷歌)就其平台上分享的新聞內容,向媒體機構提供補償。該法律大獲成功,澳洲媒體現在每年從科技巨頭企業獲得超過2億澳元(1.33億美元)的資金。

隨着地方新聞資金的大幅下降,新聞工作職位數量的減少,以及迫切需要創新政策維持高質素新聞製作,澳洲新媒體法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谷歌和Facebook從傳統媒體中抽走了大量的廣告收入,世界各地的立法者愈來愈認識到,主要科技平台有責任支持公益新聞。

其他國家——包括巴西、印尼、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都悄然啟動了自己的澳洲立法版本。正如新成立的國際公共利益媒體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Public Interest Media)投資組合主管朱多(Pierrick Judeaux),最近所觀察到的,新媒體法已成為澳洲「軟實力」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兩年間,澳洲官員周遊世界進行推廣,提醒同行谷歌和Facebook將大力游說、大花錢、玩弄骯髒伎倆以防止此類法案蔓延。

特別是谷歌加大了阻止此類法律的力度。在許多國家,規模較小且僅限網上的媒體擔心,新媒體法將主要使大型傳統發行商受惠。谷歌利用這種懷疑,尋求製造分歧,選出了一組加拿大發行商,並與其達成私人協定,準備在未來數周內與南非的發行商開始正式談判 。為了獲得谷歌公司的財政支持,發行商必須承諾在新法律頒布時不尋求額外賠償。

但谷歌走得更遠,積極宣傳只有主要媒體才能從澳洲媒體守則中受惠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假的:梅鐸(Rupert Murdoch)擁有的大型媒體和澳洲的小型媒體組織,都從該法律中獲益。澳洲鄉村出版社(Country Press Australia)(一家代表逾100個地方和區域新聞媒體的行業協會)和明德魯基金會(Minderoo Foundation)與小型媒體合作,推動集體談判。在最近對新立法的審查中,澳洲財政部透露,到目前為止已經簽署了30項撥款協議,其中一些涵蓋了數十種出版物。

雖然新媒體法並不完美,但它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應該得到加強而不是攻擊。對澳洲這項法律的批評之一是,科技公司向媒體支付的款項是保密的。加拿大的類似法律如果獲得頒布,將要求新聞機構向監管機構(但不向公眾)披露這些資訊,以提高透明度。加拿大的法案還規定了資格標準,要求媒體達到某些編輯標準,並僱用最少兩名全職工作人員。此外,合資格媒體必須向監管機構提交年度報告。

新媒體法的未來修訂,應該包括強制要求媒體組織和科技公司之間的交易予以公開的條款,並規定從谷歌和Facebook等主要科技公司獲得資金的媒體,必須使用這些資金以改善新聞報道。關於數碼平台如何計算他們傳播的新聞的價值,以及如何確定他們的支付時間表的資訊也應該公開。這種透明度對於確保新聞出版商得到公平對待至關重要。

此外,正如英國公共利益新聞基金會(Public Interest News Foundation)、南非國家編輯論壇(National Editors’ Forum)和巴西數碼新聞協會(Association of Digital Journalism)等媒體宣導組織所強調的,小媒體必須納入這些法律。就政府而言,它們必須避免將這些法律合併為對言論自由施加限制,使國家能夠審查新聞內容的綜合法案。

正如巴西記者維亞納(Natalia Viana)最近所指出的,谷歌的策略疏遠了其支持者,引發了對該公司的不滿。面對日益受到歡迎的澳洲媒體法,谷歌採取了威脅措施,表示如果需要付費,它將停止上載新聞內容,並告訴記者它將撤回對媒體的財務支持。巴西當局正在調查,與該公司游說反對巴西版本的法案有關的潛在「濫用行為」。就在5月初,在計劃投票之前,谷歌改變了搜尋結果,輸入查詢的人會得到擬議的法律會毀掉互聯網的結果。

看到谷歌和Facebook的強硬策略鮮有報道,實令人沮喪。這些平台和南非新聞機構之間的秘密談判,說明了當前危機的深度,絕望的出版商爭相與谷歌達成協議,因為他們待不及立法程序起效。

為高質素的新聞融資需要集體努力,科技巨頭平台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至關重要。鑑於谷歌和Facebook抗拒版權付費,試圖避免納稅,對罰款提出上訴,並大力游說影響立法者和記者,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願意接受任何撥款計劃。但是,在從傳播他人製作的高質素新聞中獲得巨額利潤多年之後,現在是他們停止拖延並支付費用的時候了。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全球化更環保

下一篇消除小兒麻痺症唯一途徑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