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歐洲議會選舉還有一個月,歐洲許多行業都在為生存而戰。但是,領導人沒有作出扭轉歐盟工業衰退所需的艱難決定,而是經常滿足於現狀。一些民粹主義領導人甚至反對歐洲工業基礎現代化的計劃——在此過程中,他們其實在欺騙公眾。
近年來,歐洲製造業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冠大流行和烏克蘭戰爭,暴露了歐洲在關鍵商品上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擾亂供應鏈和引發能源和生活成本危機對歐洲製造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企業採取短期主義——反映在它們更傾向發放股息和股票回購而不是利潤再投資——這進一步削弱了歐盟製造業的活力和韌性。雪上加霜的是,其中最大的危機——氣候變化——正在迅速增加財務和人力成本。
對歐洲工業的影響已盡顯無疑。2022年,歐盟貿易逆差達到驚人的4320億歐羅,原因是能源進口支出增加和與能源危機相關的製造業損失。2024年2月,歐羅區工業產值按年下降6.4%,歐盟工業產值按年下降5.4%。
除非歐盟扭轉其工業衰退的趨勢,否則歐洲人最終可能會失去幾十年來為無數工人提供優質就業機會的產業,這些工人不僅獲得了經濟安全,還獲得了目標感、社區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填補這一空白。
世界其他主要經濟大國已在致力工業現代化。二十年來,中國積極進取的工業戰略,使中國在大多數清潔技術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最近,美國以自己的產業政策,即《晶片與科學法案》和《降低通脹法案》(IRA)作為回應。如果歐洲工業要在這種環境下保持競爭力,如果歐洲要實現其「戰略自主」的目標,歐盟便必須仿效這些做法。
好消息是,我們已經有了可持續工業現代化的路線圖:《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這是一套旨在將歐盟轉變為現代的、資源節約和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的廣泛政策。不幸的是,這絕非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我們離實現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政策制定者必須迅速提供前所未有的投資水平,並確保所有成員國的產業和工人都參與其中。
《歐洲綠色協議》的投資需求相當可觀。預計到2030年,電力消耗將增長約60%,歐盟委員會估計,僅這個十年便需要5840億歐羅,以實現電網現代化。這需要全面的全歐盟投資戰略,既要維持現有的重工業,又要鼓勵清潔技術創新。
近20年來,歐盟一直支持排放交易「大棒」而忽視了胡蘿蔔,即積極的脫碳鼓勵。誠然,歐洲排放交易體系(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其通過強制公司購買足夠的排放許可或「配額」,覆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地建立了碳價格,有助遏制發電的排放。但它也增加了歐洲工業競爭力的壓力——IRA現在正在加劇這種壓力。
歐洲試圖通過碳邊境稅和外國補貼監管以緩解這種壓力。但這些都是局部措施。歐盟領導人必須走得更遠,制定全面的工業戰略,既解決投資短缺問題,又降低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生產更昂貴的凈零產品相關的風險。
不幸的是,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在2月份通過的歐盟新財政規則,將削弱歐盟投資綠色技術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加深成員國之間的差距。根據歐盟工會聯合會的研究,只有3個國家(丹麥、愛爾蘭和瑞典)能夠在歐盟新的財政規則下,滿足其社會和綠色投資需求。為了彌合歐盟其他國家的缺口,每年將需要額外的3000億至4200億歐羅。如果這筆資金無法到位,歐盟內部市場將面臨分裂的風險,從而加速去工業化。
此外,需要對工作社區有所支持——通過對所有公共資金、公共採購和領先市場舉措強而有力的社會條件提供——以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保護環境,所有這些都是贏得公眾信任的必要條件。特殊時期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更多同樣失敗的政策。財政緊縮、勞動力市場靈活化和私有化等方針,只會加劇我們面臨的問題。
同樣,目光短淺的民粹主義也無法替代歐洲所需要的全面工業戰略,以便能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考慮到未來各方面挑戰的方針。例如,單一方面聚焦嚴格環境標準,導致生產出人們負擔不來的綠色產品,阻礙電動車和其他關鍵產業的進步。
我們在未來幾年作出的選擇,將決定歐洲工業——歐盟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否具有長期未來。這就是為何下一屆歐洲議會必須將實施全新《歐洲綠色協議》作為重中之重,並輔之以支持工業和吸引廣泛公眾支持的舉措。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