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民主黨人的唯一選項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Project-Syndicate

2024年11月30日

隨着特朗普勝選的衝擊逐漸消退,評論員和政治家們正在思考這對美國和全球政治的未來意味着什麼。理解這麼一個極具分裂性且不夠格的人物為何能再次當選對於民主黨人至關重要。他們是否走得太左,失去了佔大多數的溫和派美國人?還是克林頓(Bill Clinton)以來,民主黨總統推行的新自由主義中心派政策未能奏效,從而引發了變革的需求?

對我來說答案顯而易見:推行了40年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使美國陷入了空前的不平等、中等收入階層的停滯(更別提那些更底層的人),以及平均預期壽命的下降(不斷增加的「絕望死亡」正突顯了這一點)。美國夢正遭到扼殺,而儘管拜登總統和賀錦麗副總統通過推行產業政策與新自由主義保持距離,但作為主流建制派的代表,他們仍舊與這些遺留物脫不開關係。

當下的經濟狀況固然重要,但月度就業和通脹指標需要放在一個更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去理解。正如拜登政府在大選前夕強調的那樣,美國經濟看起來相當強勁,尤其是與其他七國集團成員國相比。但這還不夠好。美國人並未忘記民主黨對金融部門的放任(克林頓執政時期),然後在大衰退期間出手救助銀行,卻讓丟掉工作的工人和失去房屋的家庭去承擔代價(奧巴馬執政時期)。此外,正是克林頓推動了全球化,暗中認定那種由上而下的涓滴經濟學最終將惠及所有人。在這一點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唯一區別在於前者聲稱感受到了那些失落者的痛苦。

而悲劇在於,相對於其他舉措,美國人似乎更傾向於投票支持「破壞」。在經濟不穩定和社會階層下滑的威脅下,數千萬美國人投票支持特朗普,以此來「對建制派示威」,因為許多人似乎相信他會為他們撐腰。

但事實並非如此。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及其2024年的競選活動已經明確表明,他無意實施普通美國人真正需要的政策。他支持為億萬富翁和企業減稅,想要廢除平價醫療法(奧巴馬醫保),及推出大範圍關稅,這實際上是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徵稅。這些關稅很可能充斥着用助選資金換取的腐敗性豁免,但卻必然會引發報復和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

特朗普還將造成巨額預算赤字,從而推高利率並減少對美國未來的投資。如果他和國會共和黨人最終成功廢除了《通貨膨脹削減法》(其中包括降低處方藥價格的條款)和奧巴馬醫保,那麼美國人獲得的醫療服務就會更少且費用更高。

這一切都比新自由主義更糟,因為新自由主義至少還標榜要推動競爭性、未扭曲的市場。特朗普經濟學是一種為強者服務、由強者運行、以金錢至上為原則的偽資本主義。美國人似乎對他們的制度失去了信任,也不再相信政府會為他們服務。這是過去45年來共和黨(以及新自由主義民主黨)競選宣傳的可預見結果,發端於從列根那句著名的俏皮話——「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九個字是:我是政府派來幫忙的。」。

文化戰爭也在特朗普的勝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競選活動成功傳遞了一個資訊,即民主黨在大多數美國人艱難度日的時候依然癡迷於性別、種族和其他社會問題。這讓許多選民得出結論:特朗普會扭轉或至少減緩那些挑戰長期確立的社會等級和角色的變革。

但如同其他所有地方的民族主義者一樣,特朗普將美國的問題歸咎於從移民到「不公平」貿易的外部力量。但儘管這些問題的確未能得到良好處理,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卻會對美國經濟和世界造成災難性影響。我們尚不清楚他的選民們在多大程度上理解這一點。大多數人似乎被政治戲劇所吸引。他們想要表達對現狀的不滿,而且現在已經這樣做了。

對於民主黨來說,由此傳達的資訊應當很清楚:放棄新自由主義,回歸自身在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和·詹森(Lyndon B. Johnson)總統時期的進步主義根源。民主黨需要為社會提供一個新願景:一個為所有人提供教育和機會的社會;一個市場通過競爭來生產提升生活水準的更優質產品,而不是從工人、消費者和環境身上巧取豪奪的社會;一個認識到經濟已經從工業時代轉向以服務、知識、創新和關懷為導向的社會。而這麼一個新經濟則需要新的規則和政府角色。

這種新願景與哈裡斯競選期間提出的小改動,這裏增加一點教育資金,那裏為首次購房者提供一些幫助——有很大不同。闡明一個富有成效的方案並不容易,實施起來則更難,但這卻關係着美國的未來。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全球銀行規則完蛋了嗎?

下一篇陷入停滯的歐洲經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