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或許是市場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衰退信號。對於拜登政府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總統競選團隊來說,這個時機可是再糟糕不過了。多年來他們一直試圖將自己的過往經濟治理紀錄作為一個成功的故事推銷給各界。但隨着市場下滑和失業率上升,這種推銷難度已從困難變成不可能。
市場崩潰和行將發生的衰退是在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以「對抗通脹」整整兩年後才出現。它們是這一政策的直接(但被延遲了的)後果。至此聯儲局的政策終於達到其預期效果——在達到峰值兩年多後通脹開始下降了,只是引發這一狀況的各項因素都與聯儲局政策無關。
經濟衰退會立即降臨嗎?過去至少40年來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狀況一直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可靠指標。1980、1982、1989、2000,2006和2019年時的90天期國債利率都高於10年期國債利率,也均在隨後一年內出現衰退。在1982年之後的所有案例中倒掛現象在衰退到來時都已消失——但衰退還是如約而至。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當聯儲局提高短期利率時那些用於商業投資、建築和抵押貸款的信貸就會開始枯竭。當可以以5厘利率無風險存放現金時,為甚麼還要以4厘或5厘甚至更高利率去冒險放貸呢?包括美元升值(不利於出口)和舊貸款利率重設(容易導致信用卡和抵押貸款違約,比如2007至2008年糟糕狀況)在內的其他幾個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終長期利率開始上升,倒掛狀況消失,但隨後的高長期利率會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在本輪周期中,雖然上述國債收益率曲線在2022年10月已出現倒掛,但衰退卻並未隨之出現,直到現在。一些抵消衰退的力量,包括巨額財政赤字、為史上最大額國債支付利息以及(自2009年起)為巨額銀行儲備金直接支付利息,以支撐了經濟。儘管聯儲局竭盡全力減緩經濟增長,但經濟仍滾滾向前。但現在情況不一樣,過去一年失業率幾乎上升整整1%,創造的就業崗位卻大幅減少。新失業人數、因經濟原因新就業的兼職人數以及未就業但想找工作的人數,在6到7月間增加了100多萬。美國經濟學家薩姆(Claudia Sahm)的經濟衰退指標顯,失業率以三個月移動平均值為基準上升半個百分點,正在閃紅燈,就算上溯到1960年以前的資料這一法則也依然管用。
2007年筆者和兩位合著者研究聯儲局各類經濟狀況應對行為的歷史,發現雖然當局總會做出各種表態,但其實在1984年之後就停止對通脹做出反應(平心而論當時也沒有甚麼需要反應的)。相反聯儲局會提高短期利率去應對較低或不斷下降的失業率,但這是老闆們最常憂慮的一點,因擔心勞動者可能會提高工資要求或者離職。
最重要的是,我們測試了計入通脹和失業率因素後的美國總統大選周期是否會對收益率曲線產生統計性影響。測試的每一個模型中都發現了明顯而強烈的影響:在各總統大選年裡,如果共和黨人入主白宮,聯儲局會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如果總統是民主黨人,則會推出緊縮政策。具體而言,我們的模型預測當失業率較低時會出現約1.5個百分點的緊縮影響,而在民主黨入主白宮的總統大選年還會額外增加0.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如果總統是共和黨人則會出現0.9個百分點的寬鬆影響。因此一個失業率較低大選年的收益率曲線波動預計將達到約為3%。
在所有關鍵方面,我們這個運作了17年的模型都準確預測了當前形勢。從老闆們的角度來看失業率一直低得令人煩躁。如今民主黨人執掌白宮。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了約1.5%。因此預期如果總統是共和黨人的話收益率曲線就會是平的,而如果失業率也較高的話曲線還會正向傾斜,也就是處於正常狀況。從統計學上講該模型解釋了聯儲局為何會在通脹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仍然頑固拒絕調低利率。
歷任民主黨總統對此難辭其咎。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將聯儲局視為「對抗通脹」的機構。幾十年來他們不斷任命共和黨人,如格林斯潘、伯南克和鮑威爾擔任聯儲局主席。除主席外,銀行家和經濟學家在聯儲局理事會和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中也有很大的發言權。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是不受黨派左右的大祭司,但他們其實與華爾街廣泛保持一致並跟勞動者們的利益背道而馳。結果可想而知:進步的經濟政策一再被癱瘓。
早在民主黨認真對待勞動者的時候,他們明白必須對抗和管控大型金融企業。美國的法規和監管機構從1930年代到1970年代末都致力於完成這項任務。但這種制度在1980年代基本上被廢棄,自克林頓時代以來民主黨就讓美聯儲自行其是——同時從華爾街處得到了大量現金。
此次總統大選本來就已一波三折。而聯儲局的經濟衝擊,如繼續發展下去,將成為另一個大事件。考慮到可能在11月出現的影響,民主黨人如今可能又要面臨一段漫長的在野期。但願他們能利用這段時間,來反思自己與那些大型金融企業長達30年的交易是多麼的不明智。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