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到美國與中國的競爭,近年來結構性地緣政治的變化動搖了多邊主義。許多後果已有詳細討論——從糧食和能源價格飆升,到重大衝突風險上升,但必須更多地關注這些變化對於解決多面的氣候和自然危機的影響。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地緣政治變化,可能將世界秩序一分為二。一個關鍵訊號是,儘管西方採取措施孤立和懲罰克里姆林宮,但全球南方大部分國家決定支持——或至少拒絕譴責——俄羅斯去年全面入侵烏克蘭。
此外,主要新興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的金磚國家集團——一直尋求創造替代西方主導的國際機構的方案——可能會有所擴大,已有19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還有人在討論創造一種新的金磚國家貨幣,挑戰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努力擴大本國貨幣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正在取得一定的成功。最近巴西總統盧拉採取措施,促進中國和巴西之間的貿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
即使在最好的時期,建立共同的目標感、組織應對氣候和自然危機所需的協調行動,也十分困難。在一個充滿不信任、競爭、財政限制和不同的政治優先事項的世界裏,這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許多人尤其是全球北方國家,非但沒有發揮橋樑作用,反而加劇分歧。
歐盟最近禁止進口與森林砍伐有關的產品的立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法律要求在歐盟銷售咖啡、牛肉和大豆等商品的公司,提供可驗證的證據,證明它們沒有在最近砍伐的土地上生產——這受到綠色活動家和歐洲政界人士的歡迎。但這項措施也遭到相當多的批評——並且不僅來自尋求避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成本的農業綜合企業利益集團。在該法案通過前不久,巴西和印尼政府提交了一封由14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署的信件,哀歎歐盟正在尋求「單邊立法」,而不是「國際參與」。由於未能與相關國家協商,歐盟最終為「不確定和歧視性」的產品清單,制定了「昂貴又不切實際的可追溯性和地理定位要求」。
自願碳信用市場和新興的生物多樣性信用市場,同樣存在缺陷。富裕國家的批評者抱怨說,這些市場未能提供可信的「額外」大氣碳減排。經認證的基於自然的碳信用額普遍存在缺陷,並引起醜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自全球南方的領導人則強調,這些市場長期存在不平等,碳信用額在全球南方以低至5至10美元的價格購買,然後在歐洲以100美元或更高的價格出售。
此外,發展中經濟體領導人強調,富裕國家不願為保護現有森林提供資金。在最近由加蓬總統翁丁巴(Ali Bongo Ondimba)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主辦的「一個森林峰會」(One Forest Summit)上,加蓬環境部長懷特(Lee White)指出,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碳滙之一,「森林可能佔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20%至30%」。碳信用額有助將資金引導到森林保護上,但前提是以公平和可預測的價格購買。
有一些相對直接的方法可以提高參與度,並加快實現共同的氣候和自然目標的進展。例如,歐盟的森林砍伐法如果能支持受影響國家推進而不是推翻相關立法的措施,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並激發更有效的合作。此外,富裕國家可以在「一個森林峰會」期間分享的見解的基礎上,接受向維護其森林的國家提供生態系統維護費的想法,並為碳和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建立價格下限。
七國集團最近宣布成立的「自然積極經濟聯盟」(Alliance of Nature Positive Economies)——其設想是一個「與私人範疇和民間社會合作,在自願的基礎上分享知識和建立資訊網絡的論壇」——可以支持向超越七國集團的更大合作的轉變。關鍵是要關注如何在不深化現有技術優勢、設置更多貿易壁壘的情況下,解決自然和氣候目標,並且轉而關注包容性和平等性。
巴西將在2024年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也是202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的東道主,這些都是重要的機遇。作為全球自然資源豐富的發展中經濟體的最有影響力代表,巴西可以利用這些平台,為那些對於造成當前危機的責任最小,但在保護氣候和自然方面做得最多的國家,動員更多的支持。改變全球經濟和金融架構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將是關鍵。
自然和氣候將成為新地緣政治的一部分,無論好壞。包容性方針的替代品不是進展放慢,而是根本沒有進展。正如俄羅斯將其能源出口轉向那些沒有接受西方制裁的國家一樣,面臨歐盟事實上的森林砍伐「制裁」的食品出口商,可能只需要為他們的商品找到新的買家。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損失,包括自然。
如果不採取合作方針,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甚至可能會決定建立一個主權賣方俱樂部,旨在改善其貿易條件,就像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長期以來為石油生產國所做的那樣。巴西、印尼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它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森林——已經建立了一個聯盟,主要致力於向富裕國家施壓,為森林保護提供資金。
歐盟的森林砍伐立法,或自願碳市場等措施,可能看起來像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它們可能會帶來短期利益。但是,在全球地緣政治重新調整的時期疏遠發展中國家,其長期成本可能太高。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