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全球北方國需接受全球南方國帶領

白高敦 (Gordon Brown)|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10月18日

憑藉雄心勃勃的橋鎮議程,目標在改革國際金融架構,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Mia Mottley)成為了氣候正義的有力宣導者。但她並不是唯一挺身而出面對我們當前這些深刻挑戰的世界領導人,來自全球南方新一代領導人,也在發出屬於他們的聲音。

例如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正在非洲開闢一條氣候積極增長的新道路:通過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實現其綠色製造潛力,非洲大陸可以向發達國家提供商品和服務,以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在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Gustavo Petro)呼籲,制定一項新的馬歇爾計劃,以為全球氣候行動融資。而正處於第三個非連續任期的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則致力在2024年本國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期間,解決饑餓、貧困和不平等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並改革過時的全球管治安排。

在經歷了十年的保護主義和碎片化後,這些倡議嘗試圍繞實施亟需的改革,建立一項全球共識。後新冠肺炎時代的世界,現正經歷二十國集團所謂的「串聯式危機」(cascading crises),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的大幅飆升、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無力承受的債務負擔,以及數量創紀錄的氣候災難。發展中國家每年最少需要1萬億美元,才能在氣候轉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並實現其發展目標。但不作為的代價則更為巨大。

我們共同的未來取決於資金的大幅增長,而起點則是對化石燃料帶來的意外之財徵稅。根據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比羅爾(Fatih Birol)的資料,2022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收入約為4萬億美元,較近年的平均水平高出令人震驚的2.5萬億美元。

這些金錢來自哪裏?簡短的答案是消費者。某些全世界最富有的企業,正在從一場主要由高能源價格引發的生活成本危機中,攫取豐厚利潤,這場危機對窮人和弱勢群體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這形同於對全球經濟徵稅,而其最大受惠者則是各石油生產國,其2022年出口總收入——再加上加拿大、澳洲、伊拉克和伊朗等國的出口收入——總計近1萬億美元。

這些國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完全有能力將其異常豐厚的碳氫化合物出口收入的一部分,自願支付給一個全球可持續發展基金。只需對這些國家2022年的出口收入——阿聯酋(1190億美元)、卡塔爾(1160億美元)、科威特(980億美元)、挪威(約1740億美元)和沙特(3110億美元),徵收3%的稅款,便能合共籌集約250億美元——這個數字不會比沙特最近在足球、高爾夫球、一級方程式賽車和其他體育交易上的支出高出多少。

幸運的是,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今年將在其中一個國家阿聯酋舉行。候任大會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在7月份概述其行動計劃時,將「修復氣候融資」列為四大支柱之一,認為「所有形式的融資,都必須更為充足可用,更易獲取,也更負擔得來。」同樣,他也呼籲那些逾期未能履行承諾的捐助國「拿錢出來」。

但作為候任主席國,阿聯酋有責任發揮帶頭作用。啟動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最好方法是,賈比爾——他同時也是阿布札比國家石油公司常務董事兼集團行政總裁(CEO)——宣布他的國家將把30億美元的計劃以外收入,貢獻給一個全球金融機構,同時嘗試說服富裕的海灣鄰國作出類似舉措。超過一半的捐款可以捐給損失與損害基金——這個在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得到一致贊同的基金,仍然只有很少初始資金;其餘則用作新氣候緩解和適應機制的資本和贈款資金。

國際社會必須利用這項稅收,為發展中國家啟動一個更廣泛的融資計劃,其原則是那些有支付能力的富裕、過往是大型污染者,應作出更多貢獻以幫助較貧窮國家適應全球變暖。不僅援助預算應該增加,而且世界銀行為最貧窮國家提供融資的轄下機構——國際開發協會——明年也必須得到慷慨的資金補充。

為低收入國家提供900億美元的優惠融資,是經濟學家辛格(N.K. Singh)和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在他們提交給二十國集團的兩份報告中的核心建議,也是最近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峰會之前提出的第一份建議。正如他們所說,多邊開發銀行體系必須提高其整體能力,這意味將其年度承諾增加兩倍至3000億美元,用於中等收入國家的非優惠性融資。

作為建議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對世界銀行本身進行資本重組),他們贊成更廣泛地使用擔保。高收入國家能夠且應該提供這種擔保,以使多邊開發銀行能夠以具備吸引力的條件從資本市場借款。

如果管理得當,這些舉措可能會調動私人範疇的貸款,而後者對實現我們的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如果在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一致,那麼徵稅和運用擔保兩者的結合,可能成為到2030年實現每年1萬億美元資金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平台。

75年前,根據最初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向歐洲提供了133億美元(相當於今天169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戰後重建。這項令人矚目的全球領導行為,協助確保了數十年的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合作。

儘管當今世界及其面臨的危機,與以往截然不同,但應對的規模必須是同樣大手筆的。全球南方的國家正在規劃一條前進的道路。如今它們的全球北部富裕國家必須加快步伐,提供必要的資金。資金是有的,但我們需要政治想像力和意願,以便在下一場危機來臨前使用它。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看透移民迷霧

下一篇管理獲取糧食權利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