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為何有這麼多通脹憂慮?

德隆(J. Bradford DeLong)| Project-Syndicate

2021年11月18日

在過去3年間,技術進步每年都為美國應有實際工資增長提供大約1%的貢獻——雖說這只有之前的一半,但至少還是有的。但如果把基本的生產力趨勢加到疫情前的實際工資就業成本指數(ECI)水平考慮,當前的實際工資水平還是比其應有價值低4%。請問這個勞動力市場聽起來像是處於「高壓力」狀態嗎? 那些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處於某種「緊張」狀態的人指出,今年截至9月ECI增長了3.7%——遠高於前總統特朗普在疫情爆發前執...

(節錄)

登入

上一篇地球健康所需要的經濟

下一篇美國財政辯論離題之處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