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預測,全球公共衞生領域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的進展,會在多大程度上被新冠疫情所抵消。雖然世界被疫情衝擊得跌跌撞撞,但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汲取正確的教訓,以減輕當前的疫情影響,同時將未來發生類似事件的風險降至最低。
雖然眼下還有多種新的威脅,但我們決不能將目光從新冠病毒上移開。這場疫情凸顯了我們全球衞生系統中存在的重大差距,而對這些問題放任不管的做法,必定是糟糕的公共政策和錯誤的經濟措施,因為在健康和經濟發展之間,是不存在取捨關係的。新冠疫情已經顯示,健康是發展、繁榮和國家安全的核心。
這場疫情對衞生服務的破壞,導致愛滋病毒、結核病、瘧疾和許多非傳染性疾病(包括未報告的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激增,而以往全球在控制這些疾病方面可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更糟糕的是,疫情降低了預期壽命,壓低了基礎免疫覆蓋率,還加大了各類社會心理和精神健康挑戰。
在疫情的痛苦遺產之外,烏克蘭戰爭引發了廣泛的人道主義危機,危及全球糧食供應,推高了糧食和能源價格,還可能使世界各地民眾陷入衰退和經濟困境。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9月所警告,「對於那些糧食安全風險較高的國家來說,糧食和化肥進口成本增加,將在2022年和2023年使其國際收支壓力增加90億美元。這將消耗各國的國際儲備,及其購買進口糧食和化肥的能力。」
此外,更高的利率和不斷收緊的金融條件,很可能使許多中低收入國家陷入債務困境。近期發生的各類全球衝擊,使公共財政面臨巨大壓力,導致對健康的重要長期投資陷入危機。
全球團結和公平是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實施一切有效應對的基礎。為此我們必須在3個方面取得進展,以維護醫療衞生系統——更確切地說是初級醫療衞生系統,在任何時候都正在發揮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爆發經濟危機之時。
首先必須增加對初級保健的投資,因為醫療衞生方面的投資差距,會在我們當前經歷的這種困難時期被拉大,而這些差距反過來又增加了人們所面臨的全球性人為或其他威脅風險。説明所有資源匱乏國充分投資於醫療衞生系統抗衝擊能力,以及疫情準備和應對措施,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其次,生命科學的創新需要更多的資金,特別是以可持續的方式擴大其規模。這意味要支援本地生產或精神健康服務的創新,使其惠及數百萬人,並被納入初級衞生保健系統。
第三,多邊組織應該合作,使我們所有人都做好準備,更有效地應對未來的健康威脅。在這方面諸如由各國制定和批准並植根於世界衞生組織章程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疫情協議等舉措,可以為預防和應對大流行病提供急需的行動指南。
但不幸的是,世界已經(甚至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偏離了實現全球商定的健康目標軌道,包括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許多目標。如今這一疫情又使我們進一步落在後面。
在債務上升和債務可持續性風險增加的時候,政府、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必須密切合作,使我們回到正軌。在展現了全球合作中的許多不足之處的同時,新冠疫情也顯示合作的重要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兩個組織承諾,要合力推動和增加對健康的投資。
例如抗菌素耐藥性行動基金正在歐洲投資銀行、世界衞生組織、惠康信託基金和其他機構的支持下,投資於各類創新性解決方案,以解決抗菌素耐藥性問題,並確保建立一個新藥物輸送管道以解決關鍵需求。科學界已經將抗菌素耐藥性,認定為對全球健康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的「無聲疫情」。
此外,我們正在努力從其他合作夥伴,如歐盟委員會、各發展融資機構和私人範疇行為者等其他合作夥伴,爭取額外資源以推動某些地區急需的衞生服務。今年較早前,我們宣布與歐盟委員會和非洲聯盟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加強非洲的衞生系統,特別是初級保健。歐洲投資銀行已承諾提供最少5億歐羅(折合5.2億美元),以調動超過10億歐羅的投資,並特別關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初級保健。
新的合作項目已經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推進。例如世衞組織將在歐盟委員會和歐洲投資銀行的資助下,直接為盧旺達政府重建該國國家衞生實驗室提供建議。新實驗室預計每年將進行逾8萬次測試,服務該國超過1200萬人口。
為了在這些國家產生可衡量的影響,我們專注於使用一些可以刺激國內融資,並推動實現為所有人提供健康這一共同目標的創新融資機制。同時我們致力於促進債務管理的可持續性,以使夥伴國家對衞生領域的投資不會導致財務上的窘迫。投資於健康就是促進良好的經濟政策。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是整個世界的共同目標。但是為了加速落實創新的健康解決方案,各國和各機構必須共同努力,不僅要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還要促進政府和私人範疇之間的合作。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