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開發銀行必須接受核能

賀蘭(Håvard Halland)、洛夫林(Jessica Lovering)|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3月20日

各多邊開發銀行(MDB)歷來不願投資核能,世界銀行自1959年以來從未曾資助核電站。在缺乏多邊開發銀行資金的情況下,此類項目的大部分國際融資,來自俄羅斯和中國國有銀行,使俄羅斯和中國公司成為中低收入國家的主要核技術供應方。

這種做法使多邊開發銀行避免了爭議,但必須承認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需要,加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以及隨後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飆升,使全球對核電的需求有所增加。隨着2011年福島災難的逐漸遠去,甚至日本也在計劃重新啟動反應堆。法國、荷蘭和英國都宣布了建設新核電站的計劃,瑞典正在考慮之中,歐盟現在允許將核能標籤為綠色投資。在美國,聯邦政府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向該行業注入約400億美元,而私人投資對核能也在增加。

這種情緒的變化,與快速的技術進步齊頭並進。更小、更安全的反應堆的開發,使核電更便宜、部署更快、更容易維護。傳統核電站的建設歷來是重大國家工程,其成本動輒高達數百億美元,而所謂的小型模組化反應堆,可以讓各國採用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更易於管理的融資方案。

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它們必須找到如何既能擴大電力供應,又能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國際能源署估計,由於人口和收入的增長,以及能源供應的改善,非洲能源需求到本世紀末將大增三分之一。

多邊開發銀行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有所增加,幫助發展中經濟體走上碳中和的道路,但大多數國家仍然依賴燃煤電廠和天然氣來生產基礎電量。為了完成擺脫化石燃料的轉變,政府必須利用不依賴天氣條件的低碳能源,以補充風能和太陽能。

但如果沒有核電(或水電,但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條件),政府將很難取代其化石燃料基礎電量。或許可以通過將可再生能源與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存儲相結合,以實現這一目標,但成本過高,而且現代電池有其自身的可持續性問題。地熱能源也可以發揮作用,但目前僅限於靠近地球表面有地熱的地區。新技術可以擴大對地熱發電的利用,但成本很高。

如果不再默認規避核電,多邊開發銀行可以幫助擴大低碳能源供應,同時加強全球安全。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十年間退出了核能領域,使俄羅斯成為國際反應堆、服務和核電項目融資的主要供應國。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當下,為那些對核電感興趣,但又不願意讓自己的能源安全依賴俄羅斯的新興國家,建立一個替代方案,符合多邊開發銀行民主股東政府的利益。同時,多邊開發銀行也將促進更好的安全和可持續性標準。

國際發展機構往往會跟隨多邊開發銀行的領導,而發展中國家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私人融資,往往取決於多邊貸款人的風險緩解政策,因此多邊開發銀行應該轉變其核電立場。否則,俄羅斯和中國將一直是世界上此類項目的主要供應國。

誠然,多邊開發銀行必須仔細評估擬議的核能項目,以確保它們符合適當的技術和可持續性標準。一些資源不足、機構薄弱的國家,可能沒有準備好追求核電,但多邊開發銀行在支援新興經濟體尋求俄羅斯和中國技術和融資的替代方案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氣候危機也為改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動力。美國、德國、一個G20專家小組和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Mia Mottley),均呼籲加強多邊開發銀行的能力,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為此調動私人融資。同時,世界銀行最近公布了一個「演化路線圖」,旨在提高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改革多邊開發銀行的融資結構和能源政策,對於支援發展中國家減輕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至關重要。此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揭示了多邊金融體系作為對抗暴政的堡壘的關鍵作用。自戰爭開始以來,世界銀行已經向烏克蘭撥付160億美元的財務支援,其他多邊金融機構也提供了相當的金額。通過明確允許多邊開發銀行為核電提供資金,其股東政府可以削弱俄羅斯在新興國家仍然相當大的影響力。

核能復興所產生的勢頭、削弱俄羅斯作為國際核能基礎設施主要提供者的地緣戰略需要,以及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為多邊開發銀行提供了一個更新其核能政策的獨特機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一個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它們必須抓緊這個機會。

此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未必反映經合組織及其成員國官方觀點。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碳市場的問題

下一篇人工智能和全球南方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