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特朗普反對外援助戰爭及交易式外交的興起

西蒙斯(Bright Simons)| Project-Syndicate

2025年3月22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這等同於將全球人道主義援助體系拆除了42%,並危及數百萬人生命的決定,再次引發了關於對外援助有效性的爭論。隨着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了看似無法擺脫的援助依賴迴圈,大家也逐漸清晰地認識到目前的主導援助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現實。但在特朗普時代琢磨出來的許多替代措施,也並未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

外國資金一直都是全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也以經常被忽視的方式塑造着經濟發展軌跡。美國自己在獨立戰爭期間就依靠外國資金,中國的工業繁榮在某種程度上是借日本的軟貸款推動的。日本曾尋求世界銀行資助來建設發電廠,從而推動了本國的快速發展。即便是英國也在1956至1977年間,11次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比當今最依賴援助的非洲經濟體還要頻繁。1940年代末被排除在馬歇爾計劃之外的西班牙轉而尋求阿根廷援助。就連長期作為非洲自力更生創新象徵的移動支付平台M-Pesa,也是在援助贈款的支持下起步的。

直到1970年代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部分貸款都提供給了現在人們眼中那些發達經濟體,僅在196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有近72%的貸款提供給了這類國家。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最具活力和進取心的經濟體設法擺脫了對援助的依賴,發展援助逐漸減少,最終成為了全球資金流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如今,光是荷蘭一個國家每年給出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就大約相當於全球援助預算的15倍。除了1990年代末的亞洲四小龍,或2010年代的希臘和葡萄牙等少數幾個例外,過去幾十年的情況表明對援助的依賴並不是必然的。

但是加快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持續性的全球努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富裕國家對《阿迪斯阿貝巴議程》中所概述的、由歐盟所宣導的傳統援助範式的承諾充其量都只能是微薄的。1970年時富裕國家承諾將其國民總收入的0.7%用於發展援助,卻未能兌現。在設定這一目標後的短短3年內,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捐款比率已降至國民總收入的0.27%,而在2023 年則為0.37%。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和阿聯酋等新興經濟大國在制定國際體系規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一種更具交易性的援助做法,將發展援助與商業利益和地緣政治目標明確掛鈎,正逐漸發力。

這預示着當今的援助範式正在向以明確自身利益為主導的時代回歸。在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等會議上,政策制定者呼籲建立一個新的多極時代,在這個時代裏非洲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維護自身主權,按照自己訂立的反殖民條款與「發展夥伴」開展合作,不再淪為西方援助專案的「墳場」。

西方政策制定者似乎對這些事態發展視而不見。當他們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撤銷所帶來的人道主義後果(如蘇丹不斷升級的饑荒)感到悲痛時,俄羅斯和其他大國正忙於進行戰略交易。比如儘管烏干達60%的愛滋病預算岌岌可危,但該國政府仍在與阿聯酋建立新的能源和基礎設施合作關係。但很少有人指望像中國和阿聯酋這類新近崛起的經濟大國,會承擔起傳統西方國家的角色,比如分發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和衛生用品,或者捍衛新聞自由和司法獨立。雖然它們偶爾也會擺出這類姿態,但卻無意重塑受援國的體制或推動系統性改革。

聖彼德堡發展合作模式的範圍更窄,交易特徵更明顯,對制度的干預程度遠遠低於西方模式。它不做任何崇高的承諾。相反該模式是一種「大雜燴外交」,將戰略贈品、投資和土地收購融為一體,既不會被宏大的抱負所拖累,也不存在因承諾落空而失信的風險。

特朗普的交易式思維與這種範式轉變不謀而合。但儘管這種大雜燴模式的支持者將其視為一種務實的發展操作,他們所謂這種模式可以更快擺脫援助依賴的說法卻陷入了烏托邦主義。比如中國的這類援助就對津巴布韋的經濟發展幾乎毫無幫助,甚至還加深了該國對援助的依賴。

可以肯定的是,西方範式未能兌現其承諾,但其潛在替代品也無法讓人感到樂觀。由於缺乏圍繞西方模式發展起來的龐大的發展諮詢業,新興國家仍然不願實施打造本土化的替代方案所需的制度監督。沒有西方援助中經常出現的冗長審議或無盡煎熬,當情況變得棘手時,中國這樣的國家只會一走了之。

在我的祖國加納,交易式援助模式導致中國建造的大壩被遺棄;印度支持的黃金和蔗糖精煉廠以失敗告終。像我這樣的活動家一直批評歐洲的援助模式,被當地和西方的內部集團所利用,而那些由新興大國資助的新一輪項目卻更具破壞性。

但無論採用哪種援助模式,低收入國家面臨的根本挑戰都沒有改變:與成功擺脫援助依賴的亞洲和歐洲國家不同,加納等國仍在與一群似乎無法有效實施政策領導的政治精英們作鬥爭。為此包括加納和肯亞那些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監督機構在內的其他國內行動者,必須挺身而出並監督發展支出,以確保更好地協調、確定優先事項和提高效率。

那些活動家們在慶祝後帝國式、機構驅動、多極援助體系的潛在崛起時最好記住,只要剝奪公民權利的現象持續存在,經濟進步就將遙不可及。除非我們直面這一根本挑戰,否則任何援助模式都無法讓發展中國家走上經濟獨立之路。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5.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為什麼僅靠節儉的AI無法解決AI能源問題

下一篇特朗普是在操作美元的衰落嗎?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