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為何我們不能全部都富有?

德隆(J. Bradford DeLong)| Project-Syndicate

2022年9月13日

出版社Basic Books將於9月6日出版的《蹣跚邁向烏托邦》(Slouching Towards Utopia)一書,是我對1870至2010年「漫長二十世紀」的經濟史綜述。我認為,現在已經是時候改變我們對全球經濟歷史轉捩點的理解了。

有些人可能會將轉捩點定在1076年,當時歐洲的資產繼承權之爭,鞏固了就算是最強勢者也應被置於法律之下(而不僅是他們肆意使用的工具)的想法。另一個重要年份是1450年,當時古騰堡移動印刷機的面世,和文藝復興為啟蒙運動創造了條件。當然還有工業革命真正進入高潮的1770年。

這些年份所代表的重要性是無可爭議的。但我選擇1870年是因為它更重要。它是工業研究實驗室、現代企業和全面全球化落地的時候。這些機構為科技進步提供了超強動力,使全球經濟規模在每一代人的時間內都能翻一番——這就是1870至2010年間的全球經濟總體狀況。

這種前所未有的技術進步速度,使人類最終有能力驅逐馬爾薩斯(Malthus)的魔鬼。人口增長不再會抵消生產力的提高而使世界變得貧窮。技術、方法和組織方面的創新,使擴大經濟蛋糕成為可能,進而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足量財富。政府以往的主要功用是,精英們用於在一個並不足夠大的蛋糕中,攫取「足量」份額的資源榨取器,從此以後政府和政治最終可以被引導至創造一個真正的人類世界。

1870年後的技術發展軌跡,迅速超越了人類以往所能想像的一切烏托邦實現條件。隨着烘培出一個足夠大的經濟蛋糕,問題得到解決,似乎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人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如何分割蛋糕然後大快朵頤——也就是怎樣將手中的高超技藝轉化為所有人的幸福、健康、安全和有保障的生活。而且這些問題會解決得更快,不是嗎?

但事實上如何分割和品嘗快速增長經濟蛋糕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為了理解作為一個集體的我們,為何無法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我想指向下述4位思想家。

第一位是出生於奧地利的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他解釋了現代技術是如何通過「創造性破壞」來產生巨大財富。技術和經濟的進步會定時摧毀舊行業、職業和社會模式,以為新的創造物讓路。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但也是自1870年以來的技術變革要多於西元前6000年至西元1869年期間的原因。

第二位思想家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他制定了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的超級架構(superstructure)模型(雖說這是馬克思的框架,但我認為這要更多地歸功於他的合作者)。

「超級架構」描述了社會的一切,包括其人際網絡、社會學模式和政治、文化以及關鍵的經濟體制。儘管這些東西都很重要,但它們全部構建在隱含的生產技術「基礎」之上,且必須與之一致。自1870年以來,無論運行什麼社會學軟件的社會,都無可避免地在五十年內過時和崩潰,原因是基礎硬件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是由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所驅動的。

第三位思想家是另一位生於奧地利的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他的宏大見解是市場經濟是一個優於一切制度的機制,可以激發群體性創新和調動人類智慧讓世界變得更加富有(只要產權能得到保障)。

但海耶克警告稱,獲得這些好處也得付出可怕的代價:不能指望市場提供任何形式的社會正義。他從骨子裏相信,任何懷着這一目標管理或調整市場的嘗試,不僅會失敗,還會破壞市場盡其所長的能力。因此他的學說相當於:「賞賜的是市場,收取的也是市場,市場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否則就會走上「通往奴役之路」。

最後,匈牙利經濟人類學家波蘭尼(Karl Polanyi)認為,海耶克對一個由市場賜予的烏托邦的設想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是非人道的。人們希望對自身社會資源的使用擁有發言權。他們會要求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收入達到某種最低限度的有尊嚴水平,同時期望有一定程度的穩定。人們傾向抗拒那種,他們的生活模式可以被某些身處半個世界之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無國家世界壟斷者輕易摧毀的想法。無論如何,人們就是如此。如果產權真的是唯一重要的權利,那麼政治和社會必將最終解體。

所有這4位思想家都使我們明白,為什麼無法利用手中的技術實力,構建一個公平和幸福的世界。但診斷當然只是鬥爭的一半(而且可能更少),未來幾代人的任務就是弄清楚如何分割和品嘗經濟蛋糕,正如前幾代人把它做大那樣。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言論自由不是殺人的許可

下一篇美元飆升會否以災難結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