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特朗普經濟的好壞與不確定性

魯賓尼(Nouriel Roubini)| Project-Syndicate

2025年1月4日

美國下屆政府將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產生何種影響?答案尚不明確,因為雖然當選總統特朗普的一些擬議政策將隨着時間的推移促進經濟增長和降低膨脹,但他的另一些政策卻會產生反效果。

從積極一面來看,特朗普總體上是支援商業發展的,僅僅這一事實就可以釋放推動商業投資、創新和增長的「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從而刺激經濟活動。如果他和國會共和黨人能成功延長將於2025年到期的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那麼經濟增長也將從中受益。同樣,如果他的放鬆管制議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過度行為能得到控制,那麼官僚主義繁文縟節的減少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鼓勵競爭,並在長期內壓低物價。

特朗普還希望將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提高到每天300萬桶當量,從而降低能源價格,提升國內能源密集型行業競爭力。但我們希望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不要取消上屆政府的大部分綠色能源補貼。

「政府效率部」這個由馬斯克(Elon Musk)和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這兩位特朗普主要競選捐助者領導的外部諮詢委員會,基本不可能兌現削減聯邦預算2萬億美元的承諾。但如果該機構能確定削減2000億美元,那也有助於減少公共部門的低效狀況。

最後,特朗普不斷上升的科技領袖支持率表明美國在許多未來行業,首先是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和生物醫學研究的比較優勢可能會得到大幅提升。新政府不僅不太可能阻礙這些行業的發展,還會奮力消除它們在監管機構和民間社會中遭遇的一切阻力。

但稅收政策、放鬆管制和其他商業促進措施帶來的更快增長,和更低通脹需要時間才能顯現,而且關鍵取決於特朗普政策負面效應的影響。特別是他所承諾的若干政策可能會引發更高通脹,要麼通過負面的供應衝擊,要麼通過刺激過度需求。無可否認,高關稅、貿易戰以及與中國脫鈎將導致通脹並對經濟增長造成損害,而其程度則取決於其關稅和其他保護主義政策的力度和範圍。

同樣,嚴厲的移民限制,更別提大規模驅逐,將通過增加勞動力成本和加劇關鍵行業勞動力短缺風險的方式,進一步削弱經濟增長並推動通脹。此外,如果長期性減稅且其他財政承諾在缺乏資金支援的情況下得以兌現,那麼未來10年公共債務可能會增加近8萬億美元。這也會加劇通脹,推高長期利率和擠佔未來投資,從而損害經濟增長。

通過削弱美元來提高國內競爭力的無序嘗試也可能導致通脹加劇,擾亂金融市場。任何挑戰美國聯儲局獨立性的實際或威脅性舉措都會加劇預期和實際通脹。

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同樣具有不確定性。特朗普可能會遏制和減少影響各經濟體和市場的地緣政治風險,比如俄羅斯及烏克蘭戰爭和中東衝突,但也可能激發一場更廣泛的對華貿易戰,從而進一步導致全球經濟碎片化。

因此,特朗普政府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影響,將取決於各類積極和消極政策的相對平衡狀態。幸運的是一些因素可能會削弱特朗普更具破壞性的提議。首先,也許是最重要的是市場紀律:增加通脹和赤字的措施將喚醒那些債市「義警」,提高名義和(排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長期利率,並可能導致股市回檔(也就是至少下跌10%)。由於特朗普將股市視為總統政績的衡量標準,僅這一信號就可能澆滅那些他最為熱衷的想法。

此外,由於聯儲局仍然保持獨立,如果通脹再次飆升,它幾乎肯定會減少或停止減息。這種結果的可能性本身就應該成為對不良決策的額外約束,而特朗普提名的經濟政策高層職位人選的影響力也起到類似作用,這些人通常對經濟和市場有所了解。最後,共和黨在眾議院中的微弱多數,意味着特朗普無法指望自己的政黨會全力支持他的所有政策,特別是會大幅增加公共債務的那些。

這些都是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我們把目光局限在2025年,儘管經濟回歸聯儲局2%通脹目標的步伐可能有所放緩,但特朗普的經濟議程對經濟增長的淨影響或許微乎其微。經濟增長可能仍會在前任留下的強大慣性下高於潛力,但會低於2024年的水平。只要特朗普那些最激進的政策能得到遏制且沒有出現諸如一場地緣政治衝擊等意外狀況,那麼美國經濟在未來一年應該會相對平穩。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禁止太陽能地球工程

下一篇特朗普會解僱聯儲局嗎?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