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的妥協性法案——即2022年《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不僅應對了通脹,還解決了美國經濟和社會長期存在幾個關鍵問題。
人們圍繞當今通脹的成因展開了激烈辯論;但無論站在哪一邊,這個法案都代表了一種進步:那些擔心需求過度的人,收穫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赤字削減,而在供應方面,該法案將調動3690億美元投資,用於能源安全和脫碳。這將有助降低能源成本(這是當前價格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並使美國回歸在2030年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2005年水平)減少約40%的軌道。
這些投資將產生深遠的回報。相對於當前的通脹,氣候事件(山火、颶風、龍捲風和洪水)的成本更能拉低我們的生活水平,同時這些成本將不成比例地落在低收入家庭、有色人種和子孫後代的身上,而且遠遠大於赤字的成本,也更難糾正。
此外加強能源安全已經變得至關重要。那些產油國專制領導人已經要脅世界其他國家太久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所作所為再次提醒我們,能源的相互依存關係伴隨着嚴重風險(我在15年前已曾作出這樣的警告)。天氣有時還能變好,而那些化石燃料獨裁者既不可靠,也極其危險。
《降低通脹法案》還有助解決長期困擾美國的醫療費用上漲問題,既為數百萬美國人降低《可負擔醫療法案》保費,又為參加老年保健醫療的人設定了自費藥費用上限。要知道製藥行業僅僅因為政府被禁止開展藥品降價談判,就從老年保健醫療支付中多賺了數百億美元。而這份送給製藥業的大禮最終將被撤銷,並在未來十年內節省近3000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醫藥創新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這些進步背後的大部分基礎研究,都是由美國納稅人付錢的。但美國人為處方藥支付的費用,卻比其他國家高出許多,部分原因在於製藥企業被賦予了不受約束的定價權。我們中的許多人多年來一直為遏制這些不適當的企業市場勢力而奮鬥。如果《降低通脹法案》最終成為法律,那僅這一個條款就堪稱一項重大成就。
此外,該法案還將為美國的稅收政策提供急需的改進。眼下企業和那些最富有的家庭,並未支付公平份額的稅款。這不僅削弱了人們對我們民主制度的信心,在經濟上也是低效的。要為基本的公共開支融資而不產生通脹性赤字,就必須依靠稅收收入。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提醒了我們,國防開支是有必要的。但為了保持美國的競爭力,我們還必須大筆投資於教育、研究、科技和基礎設施。在這方面該法案可以通過15%最低企業稅、加強稅收執法,以及對股票回購徵收1%特殊消費稅等條款(在十年內),籌集超過4500億美元。
其中15%的最低企業稅尤為重要。美國已經領導了一場全球談判,以遏制少數政府為企業制定特殊交易的做法——它們可以借此從其他國家抽走稅收和就業機會,並在稅率方面展開競爭,而在這場競爭的唯一贏家是跨國企業。美國15%的最低企業稅不僅能增加急需的政府收入,還有助於阻止這種自取滅亡的全球競賽。這對美國尤其重要,因為它能使本國的工作機會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
但如果連美國自己都不遵守規定,那它所促成的里程碑式全球協議就不可能取得進展。從氣候變化和糧食不安全到烏克蘭的民主鬥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展開全球合作。與氣候措施一樣,美國的最低企業稅是表明我們可以成為良好全球公民的重要一步。
當然,一些右派批評者(其中許多人與製藥企業、大公司和富人結盟)會爭辯說,《降低通脹法案》會催生通脹,甚至會編製經濟模型,以「證明」這種情況。但我們現在知道,糟糕的模型會帶來糟糕的預測。這方面只要看看那些為支持朗奴·列根的富人減稅(錯誤地聲稱會增加收入),或特朗普的企業減稅(錯誤地聲稱會刺激更多投資)而製作的模型就知道了。
這些可以預見的反法案稅收條款論點,都基於一個有缺陷的假設:即企業會通過提高價格和降低工資來「轉移」最低稅的負擔。但經濟學家很早就認識到,目前美國的企業稅制度——允許企業扣減包括勞動力和資本在內的幾乎所有成本——接近一個純粹的利潤稅。而經濟學中的一個久經驗證的假設告訴我們,純粹利潤稅是不會推動價格上漲或工資下降的。
這也意味這些稅收可以被提高而不必擔心對通脹或投資產生負面影響。稅收制度中的巨大扭曲——以及嚴重的不公平——來自執法不力和巨大的漏洞,而《降低通脹法案》至少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進展。
雖然法案的全部好處只能在未來幾年逐步實現(特別是當我們投資於綠色轉型時),但它的一些抗通脹效果幾乎可以立即感受得到,特別是在藥品定價條款的影響。由於市場是前瞻性的(雖然在這方面還不完美),對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的預期,應該會推動當前的化石燃料價格下降。此外根據一些更為通行的理論,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是當前通脹的關鍵決定因素,因此即使是法案中進展較慢的抑制通脹條款,也可能在當下產生反通脹的好處。
沒有一個法案是完美的。在美國的金錢政治中總是會有與特殊利益的妥協。《降低通脹法案》在促進公平增長和對抗通脹方面並不如最初的《建設更好未來》法案。但我們不能在這方面過分吹毛求疵。歸根結底,該法案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非常重要一步。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